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 第25章

第25章

由此来说说当今的中国文学。文学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的境遇,一种是那些享受着“权力”的呵护和滋养的作家,他们基本上已经沦为权力的附庸,他们的文字也成为权力的工具,他们把小说当作宣讲意识形态观点的工具。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和“政府工作报告”式的语言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生活观点和宗教思想,成为一种控制大众意识的手段。被他们弃置的东西很多,比如对人物的爱和同情,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神圣事物的谦抑和敬畏,对事实的客观态度等,显得尤其卑贱、委琐,完全是阿附权贵的文学,他们已经远离了大地和苦难,躺在象牙塔里“受活”着自己的舒适和美好。还有一种是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被市场绑架的作家,他们无法从浅薄和廉价的自哀自恋以及自我的黑暗心灵中走出来,无法走近那些需要关爱和同情的底层人,所以他们的文学除了满足自己“受活”外,并没有为读者带来可靠的方向和出路。

与“两会”代表一样,作家也应该是读者的代表,说白了也应该是人民群众的代表,作家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要把文学当做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把文学当做“讲出真话”的方式,同情和关心弱者和不幸的人们,帮助他们独立思考,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执著探寻意义,无畏追求真理,大胆抨击罪恶;要将文学视为帮助人们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明白自己的文学命运并不是个人的文学命运,而是所有人的命运;不是为荣利写作而是为真理写作,不是为自己写作而是为所有人写作,只有这样无畏地写作和勇敢地生活,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我们时代的文学显得伟大和高贵。

2010年3月12日于北京当今中国还存在大师吗?

余秋雨的散文我以前是经常读的。那是较为年轻的时候,感觉余秋雨去过很多地方,多是羡慕。我没有研究过他的散文,总是看了就忘,忘记的时候,冷不防就不会在哪里又读到,总之报纸杂志上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的散文是知识型的大散文,说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余秋雨是学者型作家,说是中国的名家大家都当之无愧,无论媒体怎么说他,或者别人怎么批判他,都否认不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我总是感觉他这个人一直站在一个很高的姿态,他在苦旅,他在试图拯救世界文化,确切点说是想拯救中国文化,仿佛惟有他才能看穿世界,看穿整个人类。他在忧心如焚,他在奔走,他在呐喊,他在穿沙漠走戈壁越江河过湖海,他仿佛是一个文化圣斗士,而事实上,他已经把中国文化在声势浩大的媒体炒作中演变成了“秋雨文化”,他把对中国文化公有化的东西据为私有,成为他标榜自己的无形资源,为他自己树碑立传。

很都多人把他看成了“现世佛”,不拜余秋雨就成不了佛,所以几乎跪在他的脚下膜拜,都执鞭随蹬地围在他的身边。很多人都以为他的大脑里没有别的,只有浩瀚的知识,他全身似乎都是文化精髓,无丝毫糟粕;很多人都在他的身上汲取营养,都愿意做他的私淑弟子,好像是不读余秋雨就不算文化人。一夜之间,余秋雨成为中国文化的权威,成为中国文化大使。有些夸大其词了,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余秋雨究竟写出了多少惊人的作品?他那些所谓的知识性的大文化散文,真的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说实话,我们没有必要去犯《皇帝的新装》那样低级的错误,更没有必要去为那些苦涩的文字去消磨我们的精神而投入全身心的膜拜,总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还不如读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使人温舒,对我而已,看几本古代历史书籍要比读几本余秋雨受益的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