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旅店在楼门街的街角,并不算是很热门的区域。不过旅店古老的风情,白色的石头砌成的外墙,颇有18世纪建筑的特色。旅店共有五层,每层的房间都有临街对开的窗户。此类屋檐略显低矮,窗户并列排开的建筑物,是当地商业区比较典型的结构。旅店的隔壁是一家售卖古董的店铺。这条街相对比较幽静,加上旅店的旧式风貌,价格也不贵,许多商人愿意在此居住。
一来二去,这里便成了商人的聚集地。事实上,这家旅店一直以来都是珠宝商人热衷的住处。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珠宝业盛行的地区,经常有商人到这里来。尤其是以钻石业著称的阿姆斯特丹,那里的生意人都会优先选择阿姆斯特丹旅店。尽管附近还有装修豪华的大酒店,不过商人们总是乐于优先选择复古的房间、简单舒适的大床、价格更为公道的住处。
然而,随着一系列自杀事件的发生及舆论的不断发酵,阿姆斯特丹旅店已失去昔日的风采。不只是在巴黎当地,在法国乃至偶尔其他国家,“凶宅”“三楼14号房间的秘密”等字眼,已深入人心。
讲到这儿,就不能不说一说这家旅店的老板,米尼·邦·德鲁·维鲁德了。他也是地道的荷兰人,曾经跟随钻石商人学过徒。不过现在他完全不再操心旅店的生意,只有塞利斯汀一个人在忙前忙后。塞利斯汀是个身形较为丰满的女人,性格外向,毫无心计,是普通的小市民。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亲自看着旅店里的雇员们干活,指挥他们做好客房服务以及一日三餐。这家旅店是她从死去的前夫那儿继承过来的,当然,还附带有一点儿财产。不久
之后,她结识了一位珠宝商的学徒,只因对方经常来旅店投宿。塞利斯汀对于情感是开放的,她十分高兴地接纳了这位先生,与之共享了自己的那一点儿财产和旅店。这个人,就是现任老板米尼·邦·德鲁·维鲁德。
米尼·邦·德鲁·维鲁德并不是勤快的男人,事实上结婚之后,他就不再关心世事。他天性好吃懒做,即使勉强做事,也没有什么效率。他喜欢坐在特定的椅子上,举着酒瓶和雪茄,度过宝贵的时光。看着塞利斯汀忙来忙去,似乎是他的乐趣之一。偶尔,他也会与合得来的住客聊聊天,打发时间。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很满意,这正是他理想中的日子。唯一能让他提起兴致的,是巴黎当地知名珠宝店里的钻石,他尤其喜欢一家叫纽都拉贝的店,并且时常去浏览橱窗里展览着的美丽珠宝。那些钻石令他两眼放光,精神百倍。而一旦离开那里,他又成了拖拖拉拉、不修边幅的旅店老板,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不管自家旅店是经营顺畅还是业绩衰落,米尼·邦·德鲁·维鲁德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从未改变。
塞利斯汀陪同勇敢的里卡多·加里波基去找莫巴警官。
毫无疑问,自从事件连续发生之后,像里卡多·加里波基这样“誓死捍卫真相的英雄”已经太少了。难怪塞利斯汀将他当作救命稻草一般,想要紧紧抓住。不过,仅仅是因为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并不能打动警官们。他们不得不谨慎考虑他的要求,以便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
加里波基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是盲目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或许是为了早日揭开真相,警官们还是答应了加里波基的请求,允许他按照自己的
想法尝试一下。不过前提是,他要接受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莫巴警官一想到有人又要将自己置身险境,就感到莫名的恐惧。因此,他期望尽可能地事先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他们找来医学专家,对加里波特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全面详细的检查,还包含精神领域的检测、心理承受能力的检测等,比如看看他能否经受恐怖事件的诱惑或刺激,是否会在某些常见情况下产生自杀的想法,等等。
加里波基强迫自己积极配合着这些看似无聊的检查,被折磨得哭笑不得。最终,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没有发现加里波基的任何问题,他毫无疑问是身心健康的青年,而且也是值得信任的青年。鉴于他对揭开真相的执着,因此,专家们在他的鉴定报告上写着:加里波基先生是一位勇士,他致力于同“凶宅”中的幽灵一较高下,从而揭开事件的谜题。
前期准备中还有一个环节,便是在房间里装上通信工具-一部可以直通警察局的电话机。如果发生什么问题,房间里的人可以直接拨打莫巴警官的电话求救。莫巴警官也特别叮嘱了负责电话总机管理的部门,要求他们必须立即转接来自阿姆斯特丹旅店的电话。只要莫巴警官办公室桌上的电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