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
赵胜:“此时,姬成皋那五千兵,已经过了滹水,我们谈好的协议是由这五千人加上先俞原有的五千人守句注山下的先俞小城,那是北戎南下的最后一道关口,一旦突破,赵国势危。”
毛遂:“五千人守先俞,原来想的是北戎犯边,不过两三万人,这一下子来了五万人,那姬成皋只有区区五千人,如何挡得?”
赵胜:“如果句注山不守,雁门破,北戎一路南下,将成大患。”
毛遂:“李牧将军带兵回北边已经不可能,现在唯一办法,廉老将军在北戎还没有破句注山前,分失挡住他们。”
赵王在宫里,走来走去,徘徊了好几圈,问:“假如廉老将军北上,而北戎已经破先俞,那么,北戎将一路南下,而将军反而被甩在他们背后,北戎是骑兵,岂不是会直接威胁邯郸?”
赵胜:“姬成皋的五千人加上胡飞五千,如果能抵御北戎五日,廉将军的兵便会到达先俞。”
五日,以一万人,挡北戎骑兵五万五日,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赵王纠结再三,终于下令:“平原君,急调廉颇带军五万北上,一路打探,如果北兵已经破了先俞,廉将军需马上驻滹,保护邯郸,邯郸这边,安排守城大军待命。
快马,马上将赵王令朝北边各地送去。
能不能守住赵北边最后一个道屏障先俞,就看姬成皋这五千人了,只需他顶住北戎五日,等廉颇军到,北戎可退。
以五千人,抗拒北戎五万大军,而且要挡住五日,简直天方夜谈。
这一切,姬成皋不知道,姬南也不知道。
姬成皋的第一仗,抢先俞。
赵国接应姬成皋的是李牧的一位幅将李明,他带兵一万人守通峭新城,现在他带着一千人,在滹水北的通峭迎接姬成皋,李明看到领兵的姬面皋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白面公子,有些惊疑,但是,他暗惊这支军队的行军速度,他刚接到命令来迎接,以为这支从上党出发的军队还有两天才会到,结果,他刚到滹水,这支军队便已经到了滹水。
李明带的一万人,是跟李牧一同从云中撤回回防的。
按计划,他的一万人和姬成皋的一万人汇合后,观敌动向,如果北戎从句注山过,便一起死守先俞。
姬成皋和李明见面。
姬成皋:“北兵几日可达先俞?”
李明:“两日。”
姬成皋:“敌兵多少?”
李明:“探子报三万,两万在前,一万在后,动向不明朗。”
姬成皋:“那么,我们就此别过,你的一万人不必到先俞,守新城,防敌分兵通峭,将军看这样如何?”
李明是李牧手下爱将,在云中和敌人作战不下百次,算得上青年的老将军了,听到姬成皋这样安排。愣了愣:“因为这样安排,等于是姬成皋的五千人,有可能直接面对北戎的数万多人。”
他本想反对,眼前这位白面公子看起来太不让人放心,赵王信中说这位公子灭杀秦人一万,还且差一点要了赢摎的命,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啊,本来人就少,分了兵,胜算更小,李明想了想,拱手:“赵王有令,在守先俞的战役中,一切听公子安排。”
这姬成皋想的是:“你和我一起守先俞,结束后结帐时,怕赵王会赖帐。”
这时,有兵士气急报:“李将军,北戎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华屋山,明日晚便会到达先俞!
啊?”
明日晚?北戎骑兵之快,超了大家的预判,而新城到先俞,无论如何,也得两日。
李明拱手:“公子,事不宜迟,需马上进兵先俞!”
姬成皋点头,答:“公子带兵回通峭新城,一旦敌人分兵新城,便可传信于我。”
看这语气,似乎根本没有把直逼先俞的两万人当一回事。
队伍只在通峭休息了半日,便下令北上。
一千五百骑兵先行。
第二天早,骑兵队到达过了句注山,山下便是那小小的先俞镇,姬成皋和杨虎杨束一看那小镇,当时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