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拾穗集 > §第五章 谱写高亢而悠扬的四季歌——2006年“世华院”工作概述与感怀

§第五章 谱写高亢而悠扬的四季歌——2006年“世华院”工作概述与感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重新整合后的第三载,即2006年,依然如叠梁架屋,需夯实根基。时至岁末,回首觅踪,历历在目,感慨不已。

几项工作

一年光景,于历史长河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然之于起步不久且人力物力又相对匮乏的“世华院”,却路漫漫兮,重任在肩。需含辛茹苦,“三更灯火”,兢兢业业,不可丝毫懈怠和游戏人生。于是衣带渐宽,“方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世界华人精品文丛》群星璀燦。截止年末,作为图书编辑部的主打项目,已编辑出版25部书籍,逾500万字。这些著作,诸如《缀珠集》、《爱美的女兵》、《经络巨子——祝总骧教授的科技人生》、《文明的杂交》、《人·事·观》、《大山无语》、《公正与仁爱》、《杜骗浅议》、《海峡缘》、《热带三友》等,或以教化于民张扬中华民族美德;或以针砭时弊似投枪匕首般异常犀利;或以塑造英才俊杰、笔墨随时代;或以诗情画意赞颂灵山秀水和芳草美人;或以率真之笔抒发壮怀风骨;或以翔实的史料彰显中华民族厚重历史;或以多桀人生述说历史苍桑,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真实而生动地诠释着“精品文丛”铮铮作响的质地。

2.《世界华人》报,作为“世华院”的自创品牌个性凸现。截止目前,该报已经出版14期,而2006年出版了8期。其中不仅以恢弘的气势和隽永的笔触书写了被誉为“当代中华第一楷书张瑞龄”、著名国画家李昌中和著名圆明园原生态油画家杨爱国等炉火纯青的艺术家的求索,而且尤以《是科学推演还是科学悖论》和《中医药是继承发展还是被扫地

出门》作为评论专刊开展的讨论,充分显示了“世华院”在忠实践行“弘扬中华文化”的宗旨中无所畏惧,铁马冰河,“亮剑”出鞘,以期还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真面”,不讨巧屈迎,而是大风豪唱,博得读者的扼腕翘指。

3.以《春》、《夏》、《秋》、《冬》为期号的“世华院”通讯,由于在内容上定位准确、言之有物和文笔优美以及设计的庄重大方,以正式杂志容貌面世,印数增至数千份。

4.公益事业如日中天。公益事业部继向全国贫困地区的河南省栾川县三所中小学、江西永新县二所中学和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中学等捐赠价值近百万余元的图书、电脑和课桌后,今年又动员有识之士慷慨解囊,不顾路遥途险,远赴四川甘孜康北高级民族中学捐献了价值27万元的图书,并且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地处河北省高阳县的板桥村建立一所图书室,使捐赠图书总价值多达130万元。其举之磊行,有诗做注:“世华院”里育百花,百般红紫多奇葩;捐书助教善若水,振民育德耀中华。

5.养生文化滋润身心。“弘扬祖国优秀传统养生文化,提高大众身心健康”。这是“世华院”养生文化研究中心忠实恪守的责任和使命。故而,数百名养生学术委员云集,传播交流养生之道类文章累牍连篇,《养生文化丛书》、“养生文化之旅”则状若“游龙”,任腾挪飞跃。

6.书画委员会靓丽亮相。今年,先后两次组织“世华院”书画委员参加“感受玉溪,书画玉溪”和“采风栾川,书写栾川”的书画活动,展示了书画委员会的组织才能和实力,赢得当地的赏识。

以上6项,只是提纲挈领,择其要重,一些散性活动未予历数。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世华

院”的工作虽成果丰硕,但也不乏缺憾。诸如由于人手和资金缺少而有时捉襟见肘和略有瑕疵。虽然这些缺憾瑕不掩玉,但是今后亦应防微杜渐,力求尽善尽美。

几点感怀

1.和合而冲。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如此,单位也是如此。“世华院”的成员,事业认同感和精神境界都比较高。在“世华院”这个平台上,以振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2.诚信是金。孟子曰:“子诚齐人也”。诚信既是为人之本,又是经营之道。“世华院”对待每一件事情,坚持以人为本,“仁”字为怀,实事求是,言之有信。尤其在对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而口碑堪佳,人气兴旺。

3.“众人拾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俚语道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世华院”尽管人力物力有所加强,但与之承载的使命和需要开拓的事业仍显势单力孤,需要广纳人才和群贤提携。如“世华院”编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