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毒九骗,古今皆然。读罢魏积良新著《杜骗浅议》一书,愈发认定此论不谬。
余已年届古稀,虽不妄称通古博今,但也饱览半个多世纪的人世沧桑,风云际会,悲欢离合。耳闻目睹之种种骗术如惊涛阵阵,恣肆**。
但是,古之骗术,史有所载;域外骗局,又属“舶来之品”,无需吾辈鹦鹉学舌,空耗笔墨,咿呀添噪。为言之有物,不尚空谈,还是将披阅《杜骗浅议》的感怀,作为立论之发端。
《杜骗浅议》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向群众,面向生活,面向实际,有感而发,教化于民,切中时弊。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今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毋庸讳言,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等发生了质的嬗变,真与假、善与恶和美与丑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发生了严重倒置,社会风气如同“中度污染”。其最明显的指数,则是各个领域无不充斥着欺骗行为。正如《杜骗浅议》第一辑“说骗”中所分类的那样,诸如“农事骗”、“婚事骗”、“医药骗”、“招生骗”、“赌局骗”、“假币骗”、“持卡骗”、“借贷骗”、“租车骗”、“蒙拐骗”、“冒名骗”和“出狱骗”等等,层出不穷。书中对每一种骗由都例举了五六个佐证,且有名有姓,形形**,曲折离奇。而其手段之卑劣狡诈,用心之险恶狠毒,无不令人切齿。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欺骗行为远不止“说骗”中梳理的这些,诸如“官场骗”就未列其中。有的领导干部或为曲意逢迎,或为粉饰太平,讲官话,讲大话,讲假话,心口不一,言不由衷,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为了升迁,弄虚作假,杜撰“阳光工程”,好大喜功,挖空心思地炫耀“政绩”;更有甚者,明明贪污腐化,花天酒地,大肆鱼肉民脂民膏,反而极力标榜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凡此种种,是不是“官场之骗”?如果再细致切分,诸如偷税漏税,拍卖市场的“托儿”,甚至歌唱演员的“假唱”以及竞技场上的“假球”、“假摔”、“黑哨”等欺骗行为,都可增添许多类别。
然而,本文坦然指出“说骗”没有囊括社会上存在的诸多欺骗行为,确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力图说明《杜骗浅议》的确抓住了与建设****精神文明相悖的一个带着普遍性的“症结”和毒化世人身心健康的“恶疾”,并旨在唤起人们的警
醒、顿悟与防范。这些骗术,概括起来讲,即无中生有,以假当真,将劣为优,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瞒天过海。
作为一位高明的医生,发现“恶疾”固然可嘉,但疗治“恶疾”则功德无量。《杜骗浅议》正是在“说骗”之后,接着开出了“杜骗”之妙方。如“自新”,明示误入歧途者,要迷途知返,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如“救弊”,则宣示急公好义,遇物持平,立身行道,**以德,“人而不仁,则道义灭”;如“恪职”,实昭示人们要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至诚无昧,见义而不谋利,明道而不计功。“内有主而外邪自不能入”;如“重诺”,意在显示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言必行,行必果”,“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君子信誓,不迁于时”;如“喻义”,则诫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穷而志不短,孟子云:“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还如“扶危”、“济困”云云。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是“杜骗”之警示,之箴言,之铮语,之由衷告诫和殷切企盼。
《杜骗浅议》的作者抑或唯恐自己人微言轻,不足以立言起到振聋发聩之功效,便颇具匠心地专门设置“专家论‘谎’”和“哲人论‘骗’”作为此书的压轴之戏。
此辑虽然条目不多,所列“专家”和“哲人”也为数寥寥。但是,这些“专家”和“哲人”对“骗”之刻析却锋利无比,字字千钧,绕梁三匝,启人心扉。下面略举几则: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刚强有力的谎言,比贫血的真理更能讨群众喜欢。”
(法)拉罗什富科《道德箴言录》:“受骗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自以为比别人更狡猾。”
(德)吕克特《婆罗门的睿智》:“比受人欺骗更可悲的是看到自己被自己欺骗”
(明)洪应明《谋根谭》:“人只一念贪私,便削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呵,这是对“骗”多么辛辣的嘲讽和入木三分的揭示!不啻于世人后背大喝一声和击一猛掌。
当然,对“骗”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