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一百零五章二元制君主立宪

第一百零五章二元制君主立宪

、王臣、魏良弼、薛侨、薛宗凯、金克厚、黄直、钱德洪、徐珊、王激、萧璆、杨绍芬等人结伴来北京参加正德二十一年会试,全部下榻到了这家因为驸马郑纪而出名的瑞来客栈。

今天一大早,王阳明的学生们都起来了。他们一个个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利落,换上了簇新的衣裳。客栈的老板顾振清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要去拜访长辈。一打听,果不其然。他们相约今日拜访多年未见的老师王阳明。正德十九年王阳明正式卸任瀛洲总督一职调回了北京,在贵族院当任首任议长,在顾老板心中,这位爷那可是个大学问家。

王阳明因功被正德皇帝授新建伯爵勋位,成为了爵位最高的文官,这让很多人非常羡慕和嫉妒。他的新建伯府在南城大道的黄寺胡弄,离南城根儿坐公交车也就是七站的路程,算不上太远。不过众人还是租了三辆马车,免得在公交车上把自己挤得狼狈不堪,这样拜访老师就有些失礼了。

众人进门时,王阳明正在与跟随他很久的一般学生讲说“乡愿与狂狷”。主要有邹守益、薛侃、黄宗明、马明衡、王艮等人在座。诸人除了王艮,都是进士出身。

王艮字汝止,四十一岁,泰州的盐户出身,十年前往日本京都拜师入门。大家都知道,王艮今年再次落榜了。几个人关切地看向钱德洪和徐珊。钱德洪是个小老弟,徐珊三十六岁,两个人脸上很激动,显得很气愤。

六十三岁的王阳明淡淡地笑着,对两人说道:“汝佩、德洪,去前我告诉你们,得失不惊于心,荣辱不形于色,你们照镜子看看自己。心中不清净,智慧就出不来。今次你们在北京失利,回到绍兴恐怕还要失意,要失去计较得失的意思。我当年考了三次。吃一堑长一智,也是一个修心过程。”

徐珊,字汝佩,绍兴人。此刻他一脸愤愤不平。弟子中年龄最大的王艮对徐珊说:“汝佩,我们跟随先生学习圣贤学问,岂是为了功名利禄!”王艮有些不悦。

徐珊不满地看了一眼王艮,反驳道:“汝止兄,跟你说实话,兄弟我气愤,并非为计较个人得失。我愤慨,是为了朱子学说死灰复燃,又卷土重来。是为先生新学中的良知学说遭到了污蔑,而且是在这次的殿试策问上。这意味着什么?你瞧瞧,这次主管会试的礼部、吏部,甚至包括内阁那些老先生,都在反对,甚至是诋毁良知学说。更令人气愤的是,齐王殿下却迟迟不表明态度,难道齐王殿下的立场发生了改变吗?“

说到这,他依然气愤难平,继续痛斥:”如今世风日下,朝廷用人过于注重经济能力,对官员道德品质上的要求降低了很多,不说别人,就说新任的南洋总督严嵩,还有扬州巡抚胡宗宪,个人生活一塌糊涂,公然狎妓,让人不耻。搞不明白齐王怎么会重用这种人?还有,我为先生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抱不平,先生在瀛洲立下汗马功劳,回来封了个伯爵,从此却不能进入内阁,当了这个劳什子的议长,我为良知学说抱不平。是这样的策问让我放弃了考试,我岂能昧着良心,放弃良知,来献媚权贵?”

徐珊噼里啪啦一通发泄,把众人搞得先是面面相觑,然后议论纷纷。良知学说在会试策问上遭到了诋毁?邹守益等人一齐看向王阳明。王阳明先愣了一下,马上就然了,似乎这一切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王阳明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相反,他心里很清楚,齐王这是在重用他。因为在场的这些人还不明白,未来贵族院的重要性,这时候没有人知道,贵族脱才是未来大明的权力机构,将逐步取代军机处的作用,当然,他现在不方便讲出来。

待到大家稍微安静下来。王阳明柔声问道:“汝佩,今年哪位老先生主考?”

徐珊说道:“广西蒋阁老。”

原来如此,王阳明心中了然,谁知大明越来越强盛,不知从何时开始,江南那边慢慢的又出现了一种复古的思潮,渐渐的蔓延到朝堂之上,尤其是一些老臣,觉得朱子学说的道德水平更高,纷纷开始捧起了程朱理学的臭脚。齐王的态度很暧昧,他只关心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问题,对这种儒家思想方面的争执似乎保持着中立的立场。

蒋阁老是蒋冕。正德皇帝西征后,齐王召蒋冕重新入阁,原阁老梁储年高退休,王琼致仕,阁老杨廷和、毛纪留任,费宏为内阁首辅。这四位老先生,没有谁了解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恐怕正像他的父亲王华去年寿宴上担心的,很多老先生甚至不愿意了解良知学说。即便不是蒋阁老,换上费阁老、杨阁老、毛阁老做主考官,恐怕照样会有这样的策问。

王阳明显得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