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一百零五章二元制君主立宪

第一百零五章二元制君主立宪

有一个险恶的用心就是把这些嘴炮放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实施监管,并用各种手段在国民中实施舆论导向,让朝廷始终掌握这个国家的绝对话语权。

不过这位砖家也承认,齐王这样做,确实效果不错,至少在华夏没有出现在欧洲出现过的血腥的革命,没有出现上百年的动乱。虽然中间有过波折,但始终保持着国内的相对稳定。

不要以为国会议员的身份就没有吸引力,成为国会议员,不仅地位尊崇,而且有不少的实惠。对于那些士绅和读书人来说能成为大明帝国国会议员,还是很有面子的。齐王用这种见不得光的书人对成为议员趋之若鹜,不得不在舆论的引导下做一些实事。效果不要太好。

五百年后,国内有位研究明朝历史的砖家叫兽曾在访谈节目中这样总结“正德维新”后的中国:过去,我们的节目对文臣、文化、文人说得太多了,我们应该换个思路,谈谈正德朝一个最寻常的现实:那就是在这个盛世里,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怎么样?

说实话,这方面的历史真的不好查,大家都知道,我们官方的史书向来都是将民生问题放在次要地位的,重要地位都是写权谋斗争、厚黑诡诈、帝王将相。但是透过历史的旮旯儿,我们依然可以隐约看到当时正德朝的镜像。

我们都知道,衡量盛世的标准就是一个词——国富民强。

那么让我们先看看国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当然是岁入。正德维新后,正德年间的岁入,每年以夏税和秋粮为环节,分两季征收,总收入计算起来,以正德四十五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看,每年夏税:米麦二千八百二十五万石、钱一亿五千万银元;秋税征收:米五千二百一十六万石、钱一亿八千万银元,合计总收入,以当时的米价为换算,共计三亿三千一百七十一万银元,相当于白银一亿六千万两。 国富,那么民生呢?正德朝实施高薪养廉,官员和公务员的工资情况,之前都举过,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想必今天很多人都羡慕大明官员的收入。用现在的话说个个都是百万千万富翁。

我想说明的只有如下几件事:第一,从弘治十五年,齐王建议皇帝第一次下诏实施储备粮计划,在运河沿线以及中原地区,修建了多座大型粮仓,以做储粮之用。到了正德年,全国各地包括海外领总共有六十三座大型粮食储备仓库,所储备的粮食足足可以供大明全国人口食用五到十年,应对灾害的能力大大提升。

第二,从赋税情况看。跟明王朝前期的赋税相比,税收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尤其是农业税,到了后期基本上已取消。关税、工业税和商业税替代农业税成为了朝廷赋税主要的税种,但收税的成本也同时大大降低,这主要得益于正德年间全国银行系统的逐渐完善。这就产生了税收低,却收入增加的可观景象。应当说,后来那些西方国家以减税为主要手段的重商主义和齐王朱厚炜的这种税收制度的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正德维新之后,大明其实进入了一个气候异常时期,各种灾难不断,在正德皇帝执政的四十五年里,有记录的灾害就超过三百多次。但从历次天灾发生后的大明政府反应看,政府发放赈灾粮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灾难应急机制也是很完善的,军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军队传统和作为“战略储备粮”的粮仓,许多一直沿用到五百年以后的现在。综合上述,我们完全可以确定,这是一个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中国,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尽管同任何盛世一样,它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问题五百年后开始发作了,大明王朝也进入了历史。但不可否认,“正德维新”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虽然它是君王专治的体制,但是他是适应当时的形势的。他也奠定了今天现代中国的基础,让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一直能够领先于世界。

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抹杀齐王对历史的贡献。我不否认朱厚炜是个独裁者,但他确实是现代中国的奠基人,这无可否认。即使他的改革不彻底,就凭他开启了这个世界的现代文明,我们也不应该否认他对历史的贡献,这位大明皇弟是位五百年才出的伟人。

——燕京大学伍中天教授于《我看明史》节目,20xx年。

……

正德二十一年,这些年气候有些反常。已经是三月中旬了,一场大雪在静悄悄地飘落着。先是碎米一样的雪粒,接着便像鹅毛片一样地悠荡旋转,把整个京城装扮成银色的琼楼玉宇,耀人眼目。

二十一年的会试已经结束,南城根的瑞来客栈依然住满了各地学子。去年年末,王阳明的亲传弟子欧阳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