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的国家实力。于是稍不留神,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就被“大明制造”惊一下。
在登莱生活了三年的克鲁士,平日闲来逛街时,就常被登莱店铺里的手工业品惊到:中国的金银铜铁器皿,样样都别致耐用,比如各种箱子,都是颜色精美性能独特。中国人的制造水平,简直是“精湛技艺,巧夺天工。”
同样把克鲁士惊到的还有青岛港的船舶,各种大小帆船,全都让他大开眼界。他甚至在书中还夸张地做了一个比喻:大明能够“用船在中国和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如果说这强大的造船业,还只缩影了民用船舶,那么克鲁士更记录了明朝战舰的风采:“他们为打造而制造大而坚实的船”。明朝的火炮水平也是“比我们的好得大多,威力惊人!”
但克鲁士书中描述最震惊欧洲人的,还是明朝的城市建筑。他在书中形容说,明朝城市的道路又宽又直,整个国家的道路四通八达,那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公路”。
更震撼的却是明朝的桥,那些在中国人眼里不稀奇的石桥拱桥,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工程。比如登茱城里那些铺着长石板的巨型桥梁,叫克鲁士惊呼“靠人力似乎难以架在桥上。
惊呼完后,更是服了气:“他们(明朝人)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筑来。”克鲁士书中描述,明朝人很聪明,“在任何事情上只用巧劲,不用蛮力。”而且非常勤快:“这个国家中懒人受憎恶,被人嫌弃。”
克鲁士在书中描述他眼里的明朝人,更是非常健康:“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生活更是考究,尤其注重公共卫生:“他们第一是极其整洁,不止在房屋里,也在街上。”
明朝的军队呢?这就不是克鲁士一个人的看法了,葡萄牙人跟大明军队交过手的人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说:”我们在大明军队面前,跟非洲那些土著、南美的印第安人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区别。欧洲人,看在上帝的份上,永远不要和大明为敌。”
很多葡萄牙人在战场上,看到过明军整齐划一的战阵,熟练的操练动作,犀利的武器,以至于这位教授在书中明确指出:”如果大明帝国愿意,只要派出一支舰队,就可以横扫整个欧洲。感谢上帝,他们的疆域足够辽阔,人民足够富足,那里的人民热爱和平,没有太多的扩张欲望。“
以上种种描述出来的明国人形象,也就成就了克鲁士书中那句影响欧洲几百年“中国热”的感叹:“以上帝的名义起誓,我不得不承认整个欧洲的愚昧和落后。大明人的智识与能力,真是太高太大了。”
自从克鲁士教授的书籍热销后,这个在他眼里那个无比惊艳的大明帝国,成为了欧洲人向往的天堂。可以说从此以后,大明帝国成为欧洲人谋求自身发展的一个远方的他乡,成为一个欧洲体系外可作为论据引用的榜样。
这就是朱厚炜派出克鲁士最大的目的,那就是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塑造大明帝国不可战胜的形象,为将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一定要依赖于战争,输出文化也是一种手段。肉体上的征服只是最低的一个层次,精神上的征服才是至高的境界。
克鲁士奉命从大明带回了大批翻译过的书籍,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历代的著作,放在后世简直可以办一家孔子学院了,朱厚炜让欧洲人从这个时代起,开始接触儒家文化,看看能不能在欧洲圈一二脑残粉。反正成本也不高,试一试又不会怀孕。
欧洲现在还处于文艺复兴之前,科技方面的书籍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要保密的,朱厚炜要掌握住时机,让大明迅速发展起来,提前开始工业革命。可以预见到,未来西方只能向着东方仰视,让这些欧洲人明白,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永远无法超越的存在。
……
15辆马车载着克鲁士教授来到了塞戈维亚城堡,斐迪南二世邀请他参加今晚在这里举行的宫廷晚宴。
塞哥维亚城堡位于塞哥维亚城西端,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当时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尔(castile)的要冲上,临崖而建的塞哥维亚城堡,因战略考虑,拥有绝佳的视野,入口还有十多公尺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城中。
要了解欧洲,不得不提斐迪南二世刚刚去世几年的妻子伊莎贝拉女王,这个女人就是个传奇,甚至可以称为欧洲之母。在原时空,她和她的子孙后代一直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格局。
伊莎贝拉于1451年出生于卡斯提尔王国(后世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牧歌镇。她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