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烽火1937,从黄埔开始 > 第19章 根据地建立(中)

第19章 根据地建立(中)

秋风掠过桐柏山时,红石峪的玉米熟了。~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快,

陈天站在村口的高地上,看着坡地里忙碌的人群,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独立旅的士兵和红队的战士们肩并肩挥舞着镰刀,山民们带着孩子捡拾掉落的玉米棒,连周安邦也拄着拐杖在田埂上指挥,虽然动作还有些迟缓,但眼里的光越来越亮。

“今年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 老赵捧着一穗饱满的玉米走过来,玉米粒金黄饱满,映着他黝黑的笑脸,“这都多亏了你那‘垄作栽培’的法子,通风好,虫害也少了。”

陈天接过玉米穗掂了掂:“光靠种粮不够,得搞点副业。我让李石头在山坳里烧了石灰窑,既能加固石屋,还能跟山外的商户换盐和布匹。”

顺着他指的方向,山坳里果然冒出袅袅青烟。李石头带着几个懂手艺的士兵和山民,正忙着烧制石灰,窑口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旁边的空地上,堆放着一排排新铸的土手榴弹,外壳是用石灰和黏土混合烧制的,虽然粗糙,却比之前的石头炸药包威力大得多。/求?书*帮_ ¨追?蕞?薪*彰-劫.

“张大山那边怎么样了?” 陈天问道。

“在西边的豹子崖搞训练呢。” 老赵笑着说,“他把独立旅的刺杀术和我们红队的游击战揉到一块儿,弄出套新章法,战士们练得热火朝天。”

两人往豹子崖走,远远就听到整齐的喊杀声。只见张大山光着膀子,正手把手教红队的年轻战士劈刺,他那把鬼头刀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寒光,动作刚猛有力。青鸢带着 “猎人” 武装在另一侧训练射击,她设计的移动靶标藏在树丛里,战士们匍匐前进,时不时举枪射击,枪声清脆利落。

“陈旅长!” 一个红队小战士看到陈天,兴奋地举起手里的步枪,“这枪校得真准!昨天打靶,我打中了九环!”

陈天接过步枪检查,这是支老旧的汉阳造,枪膛被李石头重新镗过,准星也做了调整。“好枪还得好人用,继续练。” 他拍了拍小战士的肩膀。^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走到崖顶的瞭望台,孙小虎正忙着调试电台,几根电线从石屋牵出来,连接着不同方向的天线。“旅长,我们的通讯网能覆盖周围五十里了!” 他指着地图上标记的红点,“跟附近几个山村都通了消息,他们愿意跟我们联手抗日,还送来不少药材和粮食。”

陈天看着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十几个村落,像星星一样围绕着红石峪。这三个月来,他们做的远不止练兵种地 —— 陈天提出 “村村联防” 的法子,组织各村青壮年成立自卫队,红队派骨干指导训练;钱有福从山外联络到爱国商户,用石灰、山货换回枪支弹药和药品;青鸢带着 “猎人” 武装熟悉地形,在险要处设立暗哨,几次提前预警,打退了日军的小规模扫荡。

“赵先生,你看这里。” 陈天在地图上圈出一片开阔的河谷,“这片滩涂能开垦出百十来亩水田,要是能引山泉过来,种上水稻,明年就不愁粮食了。”

老赵眼睛一亮:“好是好,就是引水渠得修三里多地,光靠我们怕是……”

“我己经跟周边五个村的村长商量过了。” 陈天笑着说,“他们出人力,我们出工具和炸药,秋收后就动工。水渠通了,受益的是所有村子。”

正说着,山下传来一阵喧哗。两人往下看,只见一队背着粮食的山民走进村子,为首的是老鸦窝的老叔,他拄着拐杖,看到陈天就大声喊:“陈旅长!俺们老鸦窝今年收成好,送些小米过来!”

陈天赶紧下去迎接,老叔拉着他的手,指着身后的年轻人:“这些都是俺们村的后生,想加入队伍打鬼子!你看行不?”

十几个后生齐刷刷地立正,虽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个个精神抖擞。张大山在崖上看到了,嚷嚷着:“老叔放心!来了就归我淬火营!保证练得能打能拼!”

傍晚的红石峪,炊烟袅袅,歌声阵阵。晒谷场上,妇女们正用新收的玉米酿酒,酒香飘满了整个山村;铁匠铺里,李石头带着几个铁匠打造农具和武器,铁锤敲击声铿锵有力;教室里,周安邦正教孩子们认字,黑板上写着 “抗日救国” 西个大字。

陈天站在新修的寨墙上,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从鹰愁涧突围时的不足千人,到如今红石峪及周边村落联合起来的抗日武装己有五百多人;从最初的缺粮少弹,到现在粮仓渐满、武器自给;从两支队伍的试探磨合,到如今军民一心、守望相助。这片曾经荒芜的山地,正慢慢变成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