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烽火1937,从黄埔开始 > 第46章 各方动向(下)

第46章 各方动向(下)

青纱帐的沙沙声,是天然的帷幕,也是新编旅生存的屏障。,6*妖*看¨书`罔- ¨首*发′李宗仁密电中的“燎原星火”策略,在陈天手中迅速转化为精准而致命的游击行动。新编旅如同一滴水融入了敌后广阔的土壤,化整为零,消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

运河东岸,月黑风高。一支由李石头率领的精干突击排,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行至日军控制的津浦铁路支线附近。目标:一座为日军军列供水的小型泵站和一段相对薄弱的铁轨。

“行动!”李石头低喝。几个黑影迅速扑向昏昏欲睡的伪军哨兵,冰冷的匕首划过咽喉。同时,另一组士兵熟练地将集束炸药(由土制炸药和缴获的雷管组装)安放在泵站关键设备和预设的铁轨接缝处。

“撤!”信号发出,士兵们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轰隆!轰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撕裂寂静!泵站火光冲天,铁轨扭曲变形。一列满载军需的日军火车被迫在几公里外紧急停车,后续运输计划被打乱。混乱中,铁路沿线响起了零星却精准的冷枪,几个试图组织抢修的日军工兵应声倒地。当大批日军援兵赶到时,袭击者早己杳无踪迹,只留下燃烧的废墟、瘫痪的铁路和惊魂未定的伪军。铁轨旁,用石灰水刷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江北抗日先锋——新编旅!”

鲁南山区边缘。孙小虎带着一个“三三制”加强班,在当地村民秘密指引下,突袭了一个由地痞恶霸把持、为日伪征粮的“维持会”。战斗短促而激烈,几个作恶多端的汉奸被当场击毙,囤积的粮食被分发给附近饥民。孙小虎站在维持会的废墟上,对聚集起来的村民宣讲:“父老乡亲们!粮食是你们的血汗!新编旅替你们拿回来了!记住,鬼子汉奸是豺狼,我们只有拿起枪,拧成一股绳,才能活下去!”村民们眼中噙着泪,几个年轻后生当场就要跟着队伍走。孙小虎留下了联络方式和少量武器,叮嘱他们建立自卫组织,随即带队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

类似的小规模袭击,在广袤的苏鲁敌后战场此起彼伏。伏击日伪军运输队,炸毁桥梁涵洞,袭击孤立据点,铲除民愤极大的汉奸…新编旅的战术灵活多变,行动飘忽不定。他们充分利用青纱帐、水网、山地的复杂地形,将“三三制”小组战术发挥到极致。每一次行动都目标明确,速战速决,绝不恋战。钱有福的后勤网络如同蜘蛛网般隐秘而高效,依靠秘密交通站和可靠的群众基础,将缴获的物资(尤其是弹药和药品)迅速分散、转运、储存,支撑着部队的持续作战。*秒+蟑,结~暁\税_旺~ `已_发~布′蕞¨歆`蟑,結·新兵在实战中迅速成长,老兵的经验得到传承。部队的规模在残酷的消耗与积极的补充中,艰难地维持着动态平衡,甚至略有扩大。

“江北抗日先锋”的名号,伴随着一个个真实的战斗故事,如同燎原的星火,在敌占区饱受蹂躏的民众心中熊熊燃烧。它代表着一种不屈的抗争,一种实实在在的保护力量。民心,这无形却最强大的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向新编旅汇聚。情报、兵员、隐蔽的通道…这些,都成为陈天在敌后立足、反击何应钦封锁的最有力武器。

新编旅在敌后闹出的动静,通过日伪的惊恐报告、军统的密报、以及李宗仁刻意放大的“捷报”,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重庆这座战时首都,在权力场的深潭中激起更大的波澜。

何应钦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军统的报告详尽地描述了新编旅一次次成功的袭击,强调其“战术刁钻”、“行动隐蔽”、“民众掩护”、“破坏力日增”。更令他心惊的是报告中提到的新编旅在民众中日益高涨的声望,以及其“思想工作组”在敌后村庄的“煽动性”活动。

“反了!反了天了!”何应钦将一份报告狠狠摔在桌上,“这哪里是游击?分明是在经营地盘,收买人心!什么‘抗日先锋’?我看是‘赤化先锋’!戴雨农(戴笠字)的怀疑一点没错!”他眼中杀机毕露。陈天的游击战功,非但没有平息他的猜忌,反而印证并加剧了他的恐惧——这种扎根群众、灵活机动的作战模式,这种强调军民一体的宣传,与他心目中那个心腹大患的作风何其相似!必须尽快铲除!不惜一切代价!

他再次召见心腹:“给江北绥靖公署和独立第9旅王振邦加压!‘演习’强度加大!封锁线给我扎紧!特别是通往那片区域的药品、盐铁!制造摩擦!寻找一切借口!只要抓到陈天部‘袭击国军’或‘危害地方’的确凿证据,哪怕是一点苗头,立刻动手!格杀勿论!”他顿了顿,声音更加阴冷,“还有,军统在敌后的力量,给我动起来!悬赏!收买!策反!我要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