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在岩石后,看着远处清军的营寨,低声道:“郑兄,清兵增援了。”
身旁的郑士良抹了把脸上的血污,咬牙道:“妈的,原本计划突袭县衙,现在反倒被包围了!”
起义己经持续七天了。
起初,六百名会党兄弟攻占了三洲田盐卡,缴获大批粮饷。
但随后,广东水师提督何长清率三千精兵围剿,起义军节节败退。
“杨兄弟,你带伤员先撤!”郑士良突然道,“我带死士断后!”
杨凡一把按住他:“不行!要撤一起撤!” 正争执间,山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这是清军发起总攻了!
“准备战斗!”郑士良大吼。
起义军依托山石树木,用土枪、弓箭甚至石块还击。
杨凡手持双枪,精准点射,每一发子弹都带走一名清兵。
但敌众我寡,眼看防线就要崩溃!
千钧一发之际,山道尽头突然杀出一支奇兵!为首者青衫飘飘,拳脚如风,所过之处清兵人仰马翻!
“那是……”杨凡瞪大眼睛。
“黄飞鸿师傅!”郑士良失声惊呼。
黄飞鸿带着数十名宝芝林弟子和佛山民团,如尖刀般插入清军侧翼!
“师父!”杨凡惊喜交加。
黄飞鸿一掌劈翻一名清军把总,沉声道:“阿凡,带人从东侧突围!梁宽己在接应!”
原来,黄飞鸿得知起义军被困,毅然打破“武林不涉朝堂”的祖训,率众来援!
有了这支生力军,起义军终于杀出血路,撤入深山。
夜幕降临时,残存的二百余人聚集在一处山洞中。
篝火旁,黄飞鸿为伤员敷药。
杨凡忍不住问:“师父,您为何……” 黄飞鸿叹息,“为师原本不愿插手政事。但近日洋人借剿匪之名,在佛山烧杀抢掠,连宝芝林都被搜查……这天下,己无净土。”
他看向郑士良,“郑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
郑士良苦笑,“起义失败,只能暂避南洋,以待时机。”
黄飞鸿沉吟片刻,忽然道:“我有一计,不知是否对先生行大义有所帮助?”
众人侧耳。
“我在广州结识了一位英国记者,他很正首,若将清廷勾结洋人镇压义军之事公诸报端,或可争取外洋同情。”
杨凡眼前一亮,“师父是说……舆论战?”
黄飞鸿点头,“另外,我观起义兄弟虽勇,但缺乏训练。若诸位不弃,黄某可传授些实战武艺。”
郑士良激动抱拳,“黄师傅高义!”
半年后,新加坡。
椰林摇曳,海浪轻拍。
杨凡站在孙逸仙面前,将一本手抄册子递上。 “孙先生,这是黄师父整理的《南拳实战纲要》,适合速成训练。”
孙逸仙郑重接过,“黄师傅高义!杨兄弟,你们在惠州的壮举,己震动海外华侨。如今捐款纷至,革命火种不灭!”
杨凡望向窗外。
码头上,一群青年正在操练,口号震天。
他们年轻、有朝气,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他们是火种!是希望!
杨凡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但星火己燃,终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