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原本堆积如山的小米己经所剩无几,而粮价更是飙升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一元法币竟然只能买到区区 3 斤小米!
王飞不禁感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粮食价格竟然上涨了将近一倍!这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处于战乱中的民国时期的经济状况可能并不稳定,物价波动异常剧烈。
根据王飞所掌握的信息,在还算和平的1936 年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世界各国的主流货币汇率呈现出如下的情况:
1 英镑等同于 4.86 美元,同时也等于 12.15 帝国马克;
12 银元与 1 英镑价值相当;16.2 法币也能兑换到 1 英镑,银元和法币之间的价值还差不多;
17 日元同样可以换取 1 英镑;
28 苏联卢布可以与 1 英镑进行等值交换;
84 法国法郎也具有与 1 英镑相同的购买力;
最后,92.5 里拉也能够兑换到 1 英镑。
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法币的发行量如同脱缰野马般激增,失去了控制。
政府为了应对战争的开支,不断印刷纸币,导致市面上流通的法币数量急剧增加。
然而,这些大量发行的纸币并未带来经济的繁荣,反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物价如火箭般飙升,而法币的购买力则如坠崖般迅速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法币的发行额己经达到了惊人的5569亿元,这个数字相对于战前增长了395倍。
如此巨额的货币增量,使得法币的价值大幅缩水,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原本可以购买足够生活物资的法币,如今只能换回寥寥无几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