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三国:百姓其实可以站着活下去 > 第110章 曹操不易察觉的变化

第110章 曹操不易察觉的变化

建安五年初冬,徐州牧府的议事厅内,青铜炭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陈宫眉间的忧虑。.1-8?6,t¢x,t′.\c?o¨www.

他摩挲着案头的《徐州新政实录》,泛黄的竹简上密密麻麻记满民生数据,“主公,寿春虽处江淮要冲,但...”话音未落,案上的竹简突然被曹铄的指尖叩响。

“宫台叔父是怕南移治所,误了未来北方大战?”曹铄倚在雕花榻上,玄色锦袍扫过波斯进贡的毛毯。

他望着窗外飘零的银杏叶,突然想起昨夜翻阅的《幽州风土记》——鲜卑骑兵的铁蹄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陈宫起身走到舆图前,苍劲的手指划过冀州版图:“袁绍虽折损二十万大军,但冀州粮草充足,幽州铁骑尚存。曹操若想鲸吞河北,少则三五年,多则...”他的声音突然顿住,目光扫过西域三十六国的标记,“更何况,北疆乌桓蠢蠢欲动,高句丽在辽东屯兵,还有那大海彼岸的倭奴国...”

陈珪轻咳一声,竹杖点地:“附议。寿春虽好,却离北方太远。”他想起前些日子收到的密报,青州境内的土匪竟摇身一变成了刘备麾下的屯田兵,不由得心头一紧。

曹铄沉默良久,突然笑了:“二位老成谋国,果然看得长远,此事是我欠考虑了。”他伸手接过侍从递来的茶盏,滚烫的茶水在夜光杯中泛起涟漪,“就依你们,治所暂不南移。”

“对了,”陈珪突然想起什么,“小公子出生尚未庆贺,如今庐江大捷,是否...”

“不必了。”曹铄放下茶盏,目光落在窗外挑着野菜的流民身上,“等百姓粮仓满了,再摆酒也不迟。”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倒是刘玄德,在青州收拢五十万流民,还把土匪驯成了民夫,曹操怕是坐不住了。\小_说+C?M,S, ?耕?芯\醉~全¨”

陈宫与陈珪对视一眼,心领神会。这天下就像一盘棋,刘备这颗棋子,该让曹操和袁绍头疼去了。

“叔父想过没有?将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天下?”待到陈珪离开,曹铄微笑着看向陈宫问道。

“主公,这个话题现在讨论是否有僭越之嫌?”陈宫端起茶杯说道。

“从秦统一开始,疆域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对于华夏这片土地来说是进步,可是接踵而至带来的是更大灾难。

皇权一家独大,没有限制,皇权想的是如何世代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富贵,在这种背景下,思想越来越保守,对天下百姓的禁锢越来越重。

皇权失去了竞争,带给百姓的是一波比一波更加严重的苦难,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权力没有制约造成的。

从我第一次踏入徐州,我就在想,如果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带给百姓的是什么?带给百姓除了贫穷就是无尽的苦难…

叔父是曹铄尊重之人,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好好想一想,将来天下安定,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曹铄赤裸裸的话让陈宫万分惊讶,他没想到,曹铄心中己经排除了大汉朝廷,至少他不可能做大汉“忠臣”。

“主公,我会好好想一想。”陈宫从曹铄话里感受到满满的信任。

这一刻他明白,也许曹铄大婚那一天取消跪礼时,他心中己经有了打算。

如今的天下让大家跪下去容易,让大家站起来绝非易事,因为当一个人习惯卑微的活着,你让他站起来,他会恐高,会战战兢兢。^1^5~1/t/x/t`.~c?o^m+

外儒内法己经敲断大汉百姓的脊梁,让所有的百姓听到“官”这个字时都会条件反射的去下跪。

曹铄今天抛出这个话题,他是想自己身边信赖的人去主动思考这个问题…

许都皇宫的宫殿前,曹操正凝视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木箱,这些木箱全部上锁并未打开。

这些从袁绍军营缴获的密信,记录着朝中大臣与河北往来的蛛丝马迹。殿外寒风呼啸,将大臣们的窃窃私语卷成一团。

“烧。”曹操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

火把点燃的瞬间,竹简燃烧的噼啪声中,有人惊恐地捂住嘴,有人悄悄擦去额间冷汗。

荀彧望着火光中曹操的侧脸,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洛阳街头纵马的少年。火苗舔舐着那些暧昧不清的文字,也烧掉了众人最后的犹豫。

当最后一片竹简化为灰烬,曹操转身时,眼中己燃起新的火焰。

他望着满朝文武,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过往的事情既往不咎,因为袁绍的确强大 ,你们怕袁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