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三国:百姓其实可以站着活下去 > 第98章 诸葛亮

第98章 诸葛亮

亮耳尖泛红,起身回礼时带起一阵风,将石案上的《管子》吹得哗哗作响:"不过是元首和士元二位兄长抬举,让将军见笑。"他垂眸时,余光瞥见曹铄腰间玉佩——那是徐州城破那年,曹铄当众摔碎的曹氏家传之物。

"今日冒昧来访,是想邀二位共襄盛举。"曹铄突然起身,袍角扫过满地竹影,"水镜先生,我欲在襄阳建一所讲武堂,教授排兵布阵、天文地理。您若肯出山,定能培养出扭转乾坤的将才。"

司马徽望着青年眼中灼灼的光,想起前日收到的密报:曹铄在徐州推行新政,让流民子弟免费入学。

司马徽是隐士,只是看不惯腐朽的朝廷,不代表他没有丝毫名利之心。

"将军,如今天下大乱,难道不应该是收买世家豪族之时吗?何况培养将才非一朝一夕。"司马徽疑惑的说道。

"晚辈认为,人才遍地都是,栽好梧桐树,何愁金凤凰不来?当年高祖用一个县的人才就能横扫天下。"曹铄起身望着院外不远处弯腰驼背耕种的老农继续说道,"在晚辈看来,比起横扫天下,让治下所有百姓像一个人一样伸首脊梁活着更加重要。”

曹铄没有否定世家大族的作用,也没有肯定会重用世家大族,他只是告诉司马徽,人才不缺,很多人缺的只是机会。

司马徽轻叹一声:"罢了罢了,将军有济世救民之心,老朽岂敢拒绝?

看来这副老骨头,还得再为苍生操劳几年。"

曹铄这才转向诸葛亮,声音放得极缓:"孔明先生,我听闻您在隆中常作《梁父吟》。可曾想过,与其为'二桃杀三士'叹息,不如亲手改写这乱世?"

诸葛亮猛地抬头,记忆如潮水涌来。十二岁那年,他蜷缩在琅琊老宅的地窖里,听着院外曹军的喊杀声;十八岁在襄阳街头,流民们讲述着曹铄为彭城百姓怒斥曹操的壮举;去年冬天,徐州传来消息,说这个年轻的将军接收大量流民。

"曹将军,亮有一问。"他的声音微微发颤,"为何历代开国之君的子孙后代最终都会背离初心?"

"因为他们把百姓当棋子。"曹铄突然抽出腰间佩剑,寒光映得竹林簌簌作响,却在触及诸葛亮时骤然收势,轻轻插入青石,"历代统治者都以商鞅的'民弱国强'来治理天下,可我偏信'民富则国强'。徐州新政,便是要让耕者有其田,让寒士有其学!

当权力没有制衡和边界时,好人恶人只在一念之间,皇帝也是人。

指望一辈子庶民百姓都没见过几个的皇帝治理天下,先生不觉得有些荒唐吗?"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诸葛亮想起两年前那个雪夜,曹铄跪在彭城城隍庙前,为被曹操屠戮的亡魂……。此刻眼前人眼中的悲悯,与记忆中那个少年的身影渐渐重合。

"将军不担心天下大族群起而攻之?"诸葛亮接着问道。

"朝廷之下的世家大族难道不会惊慌吗?灵帝时期,一封诏书就能禁锢天下党人,让天下士子口不敢言,提拔重用几个阉人就能压制得满朝公卿不敢抬头。

我不相信他们都喜欢这样的天下,天下不应该如此。"曹铄接着说道,"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孔明想过吗?我很期待未来和孔明先生一道为天下重新铸魂。"

"亮...拜见主公!"诸葛亮单膝跪地,声音里带着释然的笑意,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曹铄伸手相扶,触及对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笔与耕地留下的印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