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衡山城外的巾紫峰下,有一个官菜园。\欣*丸_夲^神′栈` !已?发+布~最!薪`蟑_踕/园中有一位名叫王十八的老菜农,他种菜的方式与众不同:寒冬时节,他种的是夏日的蔬菜;炎炎夏日,他却种着冬日的菜蔬。他的菜蔬不仅不怕虫害,不怕干旱,而且生长迅速,味道更是鲜美无比。王十八不仅擅长种菜,还精通采药。每天清晨,他都会在给菜园浇水后,从菜园旁的一个石洞出发,前往南岳山采药,往返六七十里,仅需两个时辰便能完成。他采的药都是用来为周围的百姓治病的,药到病除,效果堪比华佗仙师。
有一年春天,御史中丞刘晏从京城长安前往岭南办事,途经衡山。当官船停靠在衡山码头时,己是日落时分。负责迎送过往官员的邮吏将他接到县城的驿馆,并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刘晏生性节俭,不喜欢山珍海味,于是便开始吃起桌上的蔬菜。他夹起一筷香菜,送入口中,只觉满口清香,鲜脆可口,竟不知这是什么菜,便边吃边问:“这叫什么菜?”邮吏连忙回答:“这叫做香菜。”刘晏连吃几筷,越吃越觉得有味,忍不住连声称赞,又问道:“这菜是谁种的?”邮吏回答道:“种菜的名叫王十八。”刘晏听了,心中一惊,连忙问道:“王十八他住在何处?是个什么样的人?”邮吏见刘晏问得如此急切,便将王十八的情况告诉了他。
这一晚,刘晏在驿馆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王十八的名字让他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原来,刘晏自幼博学多才,号称神童,又喜欢道术。做官后,他仍继续炼丹养气。有一次,他穿着便服去长安的药店配药,恰巧遇到三位道士也在配药。¢d¢a¨w~e-n¨x+u′e′x*s¨w!.~c/o?m,刘晏见他们衣冠简朴,举止不凡,便好奇地注视着他们。三位道士配完药后,径首前往东市的一个酒店。刘晏也跟了进去。只见他们点了几样素菜、几斤黄酒,边吃边聊。中年道士洋洋得意地说:“二位,世间还有像我辈这样自在的吗?”年轻道士回答道:“还有衡山的王十八。”老年道士听了,点了点头,说道:“王十八隐居山野,不结官府,不畏豪强,造福百姓,道行比起你我来高多了。”刘晏听得入神,正想上前打听王十八的详细情况,他们却起身向外走去。刘晏忙追出酒店,那三位道士却出了东门,头也不回地向野外走去,刘晏怎么追赶也追不上。
第二天一早,刘晏穿着便服,独自一人向巾紫峰下走去。走到菜园旁边时,太阳还未出山,只见园中一个菜农正在浇水。这人身材高大,相貌丑陋,穿着破旧的粗布衣服,看样子己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刘晏慢慢走上前去,问道:“请问老丈,王十八住在哪里?”那菜农没有回答,一边浇水,一边打量着刘晏,反问道:“你就是大家称为神童的刘晏吗?”刘晏大吃一惊,心想,我来自京城,远隔数千里,昨日到岸时,天己经黑了,今天又是身穿便服,又没有衙役跟随,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此人必是王十八无疑了。于是连忙回答:“鄙人正是刘晏,那么老丈一定是王十八了。”说罢,深深地施了个礼。王十八也回礼,只是说:“老爷不要过谦,请先站一站,待老丈浇完水,再与你叙谈。”
王十八浇完水后,把刘晏带到茅棚前面,指着两块麻石说:“屋内肮脏,就在外面坐坐吧。~天^禧·小\说`惘* _首!发¢”刘晏坐下,问了一些种菜的事,王十八一一作答。又问了些天下事,他也对答自如。刘晏又问:“老丈可有家眷?”王十八笑了笑,答道:“蓬飘萍寄,孑然一身,不省治家,亦无亲族。”两人谈了许久,谈得非常投机。刘晏越来越尊重王十八,于是问道:“老丈既然全无眷属,鄙人意欲邀请同往岭南,然后再一同回京,早晚也好请教。不知老丈意下如何?”王十八连忙推辞说:“山野老朽,岂能追随杖履?不敢,不敢!”可是刘晏却左说右说,执意邀请同行。王十八想了一阵,又道:“这菜园只有老朽一人,怎好脱身?”刘晏立即说:“这个好办,我去跟县令说一声,请他另外派一个人种菜就是了。”王十八说不过刘晏,只得默不作声。
过了两天,在县令的催促下,王十八只好跟着刘晏上船了。船上的随从、衙役见王十八穿得破破烂烂,浑身发出一股汗臭,一个个背着脸发笑。刘晏却把王十八待为上宾,非常殷勤。当时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船溯着湘江向南,一路上风景如画。刘晏叫手下人,办来好酒好菜,与王十八一面吃喝,一面谈天说地,好不快活。可是,还没有走上三天,王十八却病倒了。得的是痢疾,开始每天要拉十几次,以后越屙越勤,到后来竟屙起浓血,弄得满船奇臭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