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74章 缉凶

第74章 缉凶

徐修冲出宫门,心头沉重,脚步更是飞快。,3/3.k?a¨n~s_h,u¨.\c`o-m_

他刚才在政事堂以极凝练的语言向老师范仲淹和宰相文彦博紧急禀报了贾贵被疑遭跟踪之事,并陈述了自己对新火药可能成为目标、以及这极可能与夏辽战事有关的判断。

两位重臣瞬间脸色严峻,文彦博立刻下令封锁消息,同时召开政事堂合议,并以极高的效率形成决议并上报官家。

很快,官家的批复也下来了。

此案的调查权限极为特殊,成立专案,由权知开封府事钱明逸总领其事,同时为应对紧急事态,枢密院签发兵符,调派禁军上西军中神卫军一部,由步军副都指挥使狄青指挥,协助办案。

同时,新科状元徐修,凭借其与核心人物徐茂琛、贾贵的密切关系及对情况的深入了解,被授命参与协助调查,行动即刻展开。

此等响应规格远超常规,寻常城内案件,本只需开封府处理,只有牵涉百人规模以上的大案或武装暴动才有可能调动禁军。

政事堂与枢密院此次反应之迅猛,官家圣裁批复之果断,大部分原因还是对徐修其人及其预警的高度信任,此外范仲淹自从主持火药事务开始就一首在提防间谍渗透,所以他们能意识到徐修的担忧不无道理。

而徐修自身,也绝非仅仅因为徐茂琛转述贾贵感觉“被人跟踪”,就如此笃定是西夏探子所为。

他的根本依据在于对时局的判断,当下辽国即将大举攻夏,西夏国中若有有识之士,不难推断大宋会借机西进分一杯羹。

倘若他们探知大宋研制出了威力惊人的新式火药,派遣细作潜入刺探相关机密几乎是必然的应对之举。

徐修心中所虑深远,即便此次真是贾贵多疑或纯属误会,也无非是虚惊一场,尚可补救。

但若因疏忽懈怠,未能及早防范,待到西夏探子这次或下次真将目标锁定在他、徐茂琛甚至掌控火药机密的关键人物身边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前范仲淹、徐修都不知道西夏探子会采取何等行动获取新火药消息,没算到他们竟然不从军器监着手,而是选择了徐茂琛和贾贵这两位卖老式火药制作的新式烟花的商人。

只是疾行间,一股复杂的心绪却沉甸甸压上徐修心头。

这次他在政事堂将事态说得极其严重,动用了如此大的力量,若最终证明不过是虚惊一场,他几乎能想象朝堂之上某些刻板大臣投来的目光,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轻狂孟浪”、“惊扰有司”的议论责难。

作为新晋状元,这无疑是个不小的污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西夏的探子一定会来。

即便能,他们也会假装不知道,而将这件事化作党争的武器。

这正是党争的弊端所在,只论立场,不分对错。`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

在此情势下,文彦博主政未必全然是件坏事,他善于调和党争,能协调各方分歧,甚至在必要时推动不同派别的官员达成共识、执行要务,使朝廷不至于彻底陷入党争的泥潭之中。

然而,哪怕最终证明自己反应过度,行动出错甚至受到处罚,徐修都愿意承担。

此刻,他心中唯一的祈愿便是,但愿这一切只是多虑,但愿贾掌柜此刻平安无事,只是如同往常般去做他那切切实实透着善良的事情了。

他是个好人,不该遭此灾难。

徐修找到在宫外茶肆焦急等待的徐茂琛,言简意赅地告知了大伯大概情况和他之后需暂避范府的安排。

当下徐修不敢有丝毫耽误,和大伯与奉命前来接洽的狄青会合,带着钱明逸手令和几名精干衙役和一部禁军,先首奔贾记染坊和烟花铺。

眼下己近黄昏。

店铺后院里,伙计得知徐修和狄青的身份,吓得有些结巴:“贾,贾掌柜?刚,刚走也就一个多时辰,说出去办点事,具体小人真不知道啊!他就带了两个伙计。”

“出门多久了?往哪个方向?”狄青追问,语速极快。

伙计茫然摇头:“掌柜只说是出城去南边乡下庄子看看?记不清了。”

徐修的心猛地一沉,一个多时辰,足够发生太多事了。

南边乡下庄子?贾贵在汴京南郊哪有什么庄子?这分明是托词,难道是察觉到危险,故意说的假去向?

他立刻转向徐茂琛:“大伯,贾掌柜跟你提过他要去哪吗?”

徐茂琛拍着脑袋努力回想:“他提过一嘴,说是在城南哪片收些小乞儿建那个什么,你说的那个福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