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是贤才辈出!” 赵祯脸上泛起一丝笑意,目光转向范仲淹,“尤其你那弟子徐修,在策论之中,于‘选才’、‘备灾’诸事上,又献了不少切中肯綮的新策,甚合朕意。”
他顿了顿,语气轻松:“今日朕便许你早退半刻。你这弟子怕是要急着向你报喜去了。叮嘱他殿试在即,莫要懈怠,届时朕还要亲验其材。”
范仲淹心中一喜,面上仍维持平静,深深一揖:“臣遵旨,定当严加督促!”
赵祯随即又饶有兴致地问:“朕闻希文你在邓州办了个花洲书院?”
“回陛下,确有此事。”范仲淹心中微惑,不知陛下为何此时提及。
“此次进士科省试,邓州籍举子有十九人应考?”
“陛下明察秋毫,正是十九人。”范仲淹颔首。
赵祯笑容更盛:“希文育人有方!此次省试,非但徐承哉夺魁,你那花洲书院,还有西名弟子名登黄榜,你的儿子更是名列第西,好!”
殿内顿时响起微惊的议论。范仲淹心中涌起巨大的欣慰,三哥儿和其他士子的寒窗苦读,终见回报。
然而欣喜之余,他念头又转到那十五个未能上榜的身影,暗自思忖待会定要仔细寻访抚慰。
此时,文彦博出列赞道:“陛下,希文兴学之功,实为国本。其所教化者,皆成国之栋梁。”
赵祯深以为然:“教化之功,利在千秋,确该嘉奖。”他看向范仲淹的目光满是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