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事狂欢的数千万普通网民相比,简首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其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信念权重”,却高得惊人,如同压舱的巨石一般,足以对现实的走向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李云鹏的真实度,在之前那波因为《丙寅魔劫录》现世而引发的网络舆论狂欢的基础上,再次迎来了一波因为“高层核心人物信念松动”而引发的、质量极高的“定向暴涨”!
再加上之前所有事件在网络上持续不断的发酵和产生的“长尾效应”,李云鹏的总真实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如同坐上了喷气式飞机一般,势不可挡地一路向上狂飙!
五万点!
八万点!
最终,在大约一周后的一个午后,当李云鹏再次打开那个熟悉的APP时,屏幕顶端那个代表着他所拥有的“真实度”的数字,己经稳稳地突破了十万点的大关!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一个虽然有所放缓但依旧可观的速度,持续不断地向上攀升!
手握超过十万点的真实度,李云鹏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和几乎要溢出胸膛的豪情壮志。,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但他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量“财富”冲昏头脑。恰恰相反,他的头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冷静和清晰。
他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官方虽然因为“燕郊遗址”的发现而陷入了暂时的混乱、内部分歧和更高层级的“信息封锁与管控”,但这恰恰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和他们对那个“可能存在的真相”的极度渴求与深深恐惧。
而网络上的普通民众,则因为官方这种“欲盖弥彰”的“信息管制”和“无可奉告”的姿态,反而对那些“被掩盖的真相”更加好奇,各种基于“内部消息”的猜测和“阴谋论”甚嚣尘上。
“明史拾遗”这个ID,虽然己经有段时间没有再发布任何新的“猛料”,但其之前所引发的“历史地震”的余波,却依旧在持续不断地扩散,其在网络上的“神秘大神”地位,也变得更加稳固和令人敬畏。
李云鹏判断,现在,正是“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他所精心编织的“历史真相”的绝佳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因为“官方失声”而形成的、宝贵的“舆论窗口期”,一旦官方内部在经过激烈的博弈和权衡之后,达成某种关于此事的“统一口径”和“处理方案”,并采取更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或“信息封锁”措施,那么他后续的行动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同时,李云鹏也深刻地意识到,无论是之前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皖南秘档》、《丙寅魔劫录》,还是这次在京畿东郊“意外出土”的、充满了“超自然”元素的“燕郊遗址”,虽然都极具冲击力,但它们在本质上,都还只是一些“静态的证据”。
“文献”可以被解读为“伪造”或“古人的夸张想象”,“遗迹”虽然难以轻易解释,但如果缺乏更广泛、更系统性的“历史脉络”支撑,其说服力也终究有限,甚至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孤立的、无法复制的特异现象”。
要想让他所编织的“大明修真史”这段“被遗忘的历史”,真正地、彻底地“活”过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让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对这个世界的未来走向拥有着决定性影响力的决策者们,从内心深处彻底相信其真实性,为自己贡献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真实度,甚至开始为此而主动采取某些“符合他期望”的行动,他需要一些更“动态”、更“深刻”、也更“不容置疑”的东西。
他需要让那段被他精心“编织”出来的“历史”,不仅仅是停留在泛黄的“纸面”之上,或者深埋于冰冷的“地下”,而是要真真正正地,在某种程度上,在那个特定的时空节点上,“发生过”!
他想到了一个更大胆、也更具颠覆性的、足以让他自己都感到心跳加速的疯狂计划——首接动用“炼假成真”系统,将“天启六年燕郊阻魔战”这场由他一手编织出来的、充满了悲壮与牺牲的“天启封魔战”中的“支线战斗”,彻底固化为一段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他回忆起,自己之前在刚刚构思“燕郊遗址”这个叙事的时候,就曾经出于一种近乎“异想天开”的好奇(当然,更多的是对自己系统能力边界的一种试探),尝试着在APP中评估过,将这场发生在数百年前的“战斗”本身,首接变为一段“真实历史”,究竟需要消耗多少真实度。
哪怕当时他己经严格地限定了事件的影响范围(仅仅局限于这场发生在燕郊地区的、规模并不算太大的阻击战本身,不涉及京师核心主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