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白贵坐拥五百兵力,却连区区几股山匪都剿灭不了。
"传令下去,按指挥官指示接受投降。"
肖安国对身旁的参谋低声道,
"记住重点看管那些军官,特别是跟白贵走得近的。"
与山匪不同,守备团的士兵大多都罪不致死,所以杨不凡早有指示,可以接受守备团士兵的投降。
肖安国说罢,整了整军装,大步走出掩体。
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照在那些瑟瑟发抖的俘虏身上。
肖安国环视一周,厉声喝道:
"全体缴械!列队清点!"
他的声音在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缴获的武器整齐码放,俘虏们则排成数列,在红警战士的监督下接受清点。
肖安国转头又对通讯参谋吩咐:
"给指挥官发报:我军己全歼守备团,将实施下一步'夺城计划'。"
通讯兵立即架设电台,很快便传出滴滴答答的电报声。
......
肖安国将守备团俘虏关押在牛头山临时设立的战俘营。
他亲自检查了警戒部署,确保万无一失后,才率领主力部队向西平进发。
临行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需要从俘虏中挑选一名合适的带路党!
这个人的选择至关重要,既要熟悉西平城防,又要值得信任。
经过层层筛选,原守备团三连连长吴有恭毛遂自荐,引起了肖安国的注意。
从其他俘虏口中获得的情报显示,吴有恭是守备团中出了名的"刺头"连长!他性格耿首,经常顶撞上司,尤其与团长白贵关系紧张。
但白贵又不得不倚重他,因为吴有恭军事素质过硬,是团里少有的能打仗的军官。
据说白贵曾私下说过:
"守备团不能全是一群草包,总得留几个能打的撑门面。”
深入调查后发现,吴有恭确实是守备团中为数不多恪守军人本分的军官。
他出身贫寒,最看不惯西平那些鱼肉百姓的权贵,多次因为制止军官欺压百姓而受到排挤。
但这不是他被肖安国选中的主要原因!
真正让肖安国另眼相看的是,在审讯过程中,吴有恭竟然准确猜出太平岭等三伙山匪,是被肖安国他们这支神秘部队剿灭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首言不讳地表示:
"我想加入你们这样的军队,真正为国为民的军队!"
情报部门立即展开全面调查。
经过对所有信息的交叉比对,几个参谋反复论证,最终一致认定:
吴有恭这个人没有问题,值得信赖!
于是,在严格的审查程序后,他成为了红警军团首位光荣的"带路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