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量,积极贡献力量。
那些曾无路可走的人,在梁山军中自由施展才能,追逐梦想。
当萧尘看到治下的百姓,无论出身如何,都能找到归属感,对未来充满希望时,他知道领地己步入正轨。
万众一心的力量,足以震撼天地。
赵宋的士大夫嘲笑说,蚁民怎能颠覆大局?萧尘要用事实证明,团结一心的民众可以撼动乾坤。
更何况……
赵宋并非不可动摇的天命所在,不过是一个对外软弱的政权罢了。
他萧尘定要改写这个局面!
时间悄然而至,梁山军在大胜大宋三十万大军后,成功站稳脚跟,迫使宋廷不得不承认其存在,并最终划出郓州、济州两地为梁山军所据,距此己过去三个月。
恰逢此时,赵宋政和五年结束,政和六年正式开始。
令萧尘意想不到的是,历史的轨迹在此刻发生了重大转折。
宋帝目睹梁山军的崛起,深感不安,认为各地州府接连杀官的行为愈演愈烈,加之梁山军对禁军造成的重创,令他觉得“政和”这个年号不再合适,遂决定更改年号。
新定的年号为“宣和”,自这一年始,政和六年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宣和元年。
得知这一消息,萧尘感到哭笑不得。
这位十八岁登基的大宋皇帝赵佶,行事实在太过随性。
稍有不悦便随意更改年号,且毫无新意地沿用了历史上的“宣和”。
历史上,在政和八年后,赵佶因局势动荡,便以“宣和”寄托安定之意。
然而,每次改元都伴随着灾难:改为“宣和”后,梁山好汉揭竿而起,席卷齐鲁;随后方腊起义爆发,使江南陷入混乱。
如今,萧尘掌控梁山,更吸纳了大量流民,历史中的这两场大规模起义自然不会重现,即便有所行动,规模也会大打折扣。
但萧尘深知,自己领导下的梁山军,无论实力还是影响力,都将远超历史上那两次起义,带来的冲击也将更加剧烈。
听闻此事,萧尘不禁推测,若他率军一路攻占齐鲁,首至兵临东京城下时,赵佶是否会效仿先例,主动禅位,让位于子嗣,从而避免重蹈靖康之覆辙?
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赵佶生性好逸恶劳,胆小怯懦,缺乏担当。
一旦梁山军兵临城下,难保他不会仓促退位,转而隐居幕后,将危机留给下一代。
萧尘摇摇头,驱散脑海中的杂念。
赵佶是否改年号,对他而言无关紧要。
即便赵宋有所行动,也无法阻挡梁山军的快速扩张。
从梁山军离开梁山泊攻占郓州、济州以来,己过去大半年。
在这段时间里,梁山军按部就班推进战略规划,进展顺利。
尤其在前线取得重大胜利后,梁山军进入了和平发展的黄金期。
尽管赵宋随后采取封锁措施,导致对外贸易受阻,但由于提前囤积了充足物资和原材料,同时在两州大力开发矿场实现自给自足,领地的工业体系并未受到太大冲击。
只是对外贸易受阻,影响了资金回笼速度。
然而,领地的军械制造业未受影响,依然稳步增长。
目前,每月生产的军械足以武装两个卫的部队,这为短期内快速扩军提供了可能性。
即使只装备一个卫,剩余部分也可作为战略储备。
在这个时代,除箭矢等易耗品外,其他装备的消耗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