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此举似乎扩大了疆域,但实际上却是在透支国力。
因为冻原上的部落数量有限,一旦资源耗尽,大清必然面临兵员短缺、人口枯竭的危机。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而言,人口是根本,失去人口就意味着国运衰败。
只要明朝坚持这种策略,迟早能够彻底击败大清。
朱厚照身为大明皇帝,本该掌管天下,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个执行者。
那些开国老祖才是真正的主宰,而他只能听命行事。
太祖、成祖等人退位后,专注于自身修为,将大明的命运系于国运之上。
国运旺盛时,六大运朝之主威震西方;一旦国运衰退,便是致命的隐患。
朱厚照虽为皇帝,实则如各派掌门般劳心劳力,还得面对众多太上皇的监督。
他登基前以为能随心所欲,却不料头顶有诸多老祖宗压着,连一点逾矩的行为都不可为,内心满是无奈与苦楚。
倘若惹得先辈们心中不悦……
那这皇位,便会有无数朱姓族人觊觎,愿取而代之。
他若不愿为,自有人会接替。
这局面,与他登基前预想的截然不同。
做皇帝,太不容易了。
不过,这“皇帝”也不是白当的,能得到海量的“国运”,助力修行。
让他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成为武道巨擘。
随后推动他向天人境界迈进。
“待我踏入天人之境,便隐居洞天潜修。”
“这苦差事,谁愿意干就让谁干去吧。”
朱厚照暗自思忖,这皇帝之位,能让他安守,全因这“皇帝”独有的“国运”。
权势、身份、地位皆虚幻。
唯独这分润来的“国运”,是真实的。
运朝官职定级后,可分润的“国运”也就固定了。
按官职品级,按一定比例共享这“国运”。
国运越旺盛,运朝上下每个人分润的“国运”也就越多。
这就是为何大明即便再艰难,也要和大清持续交战的原因。
实在垂涎辽州那片土地啊!
辽州虽仅为一州,但其重要性远超关内的一百州。
它只是初步开发的土地,北面还有广袤无垠的冻原,再多开辟千州也是可行的。
如此广袤的土地,能养育多少人口?能让国运提升多少倍?
仅想象一下,就让大明的官员们垂涎三尺。
再难也得拿下!
更何况,天地即将剧变,神州一统己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