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铺虽然不是什么大型的生产基地,但凭借着这些技术革新,加上老朱的重视,把唐家铺当成半个兵器生产地也没多大毛病。
要知道那些新式大炮新式火枪啥的,很多就是从唐家铺生产出来的。
“火药方面的事,让朝廷那边的人多盯着些,我们唐家铺只出技术,具体管理方面的事情,还得让老朱放心才对。”
唐仨仁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肯定,“你也知道,老朱这家伙疑心病都比较重,如果不是他的人看着,他是万万不会放心的,当皇帝的都有这样的毛病”
罗四一阵心惊胆战的,这样的话是他这么一个小小的罗四能听的?
罗四连忙点头,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小人物,能够参与到这样的谈话中来已经是莫大的荣幸,更别提听到这些关乎朝廷大事的秘密了。
他小心翼翼地擦去汗水,低声说道:“是,是,我明白的侯爷,一定会把火药方面的事情盯紧了。”
唐仨仁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罗四的信任和赞赏。他知道,虽然罗四是个小地方,但帮唐家铺的老百姓做事时颇为靠谱。
“好了,你先回去吧。”唐仨仁挥了挥手,示意罗四可以退下了。罗四如蒙大赦,连忙转身快步离开了唐家院子。
接下来的日子,唐仨仁算是穿越以来这么久真正的当了一个“闲人”,整个唐家铺的工业生产什么的都按部就班进行,根本不需要他去操心。
更何况,倭国没了,唐仨仁此时的想法是就这样当个闲散侯爷,什么都不管,天天陪着肖伊人,带着两个小娃娃在唐家铺安逸的生活下去就行了。
偶尔,他会与肖伊人一同漫步在唐家铺的街头巷尾,看着那些忙碌的工匠们精心打造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和器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感。毕竟,这些新式的大炮和火枪,正是他一手推动生产的,它们不仅改变了唐家铺的面貌,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军事力量。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三年之久,转眼洪武十三年了,在三年前徐达带着人差不多打下了大半的亚欧大陆的地方,回来后就待在应天休整,整个大明在经过这三年的稳步发展,没有继续对外面扩张。
老朱的二子三子都到了就藩的年纪,经过之前唐仨仁的“改造”,这两位藩王都被封到了北边去了,想来这一世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三年时间,老朱能够看到整个大明的发展速度快到了一个令他咋舌的地步,果然,唐仨仁有句话没有错,对老百姓,身为帝王或者管理者,只需要做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保证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天灾什么的出现饥饿,还有一件事就是严格制定好朝廷法度,并且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必须遵守。
这两件事只要做好了,自然能够拥有了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大明昌盛不衰这三件真正好事的基础。
而其实老朱自上位以来,已经做了一件事——明大诰,虽然这东西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但也算是老朱对老百姓们干的一件真大事了。在法度方面,老朱算是下了大力气。他亲自参与修订大明律,确保每一条法律都公正严明,不偏不倚。
同时为了确保百姓不再受饥饿之苦,老朱下令加大粮食储备,鼓励农耕,同时设立灾荒救济机制,一旦有地方受灾,立即调拨粮食进行赈济。此外,他还推行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如降低田赋、减少劳役等,让百姓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存了三年的粮食,北边那么宽的地方用来种土豆,现在咱的大明,比之前任何朝代都要强大!”
“三年时间,相关的航海人员也培养得差不多了,大明海军的规模也达到了二十万之数,标儿,你去问一下仁伢子,大航海是不是可以完全开启了”
老朱的话语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豪情,其实这也再正常不过了,我华夏几千年王朝,任何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最大的梦想不都是“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