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那运河里喂鱼虾!”
启程前夜,静观居灯火通明。
行装已打点完毕,巨大的樟木箱和几个结实的包裹堆在院中。
王氏和李芸还在不厌其烦地检查着,生怕遗漏了什么。
李明站在廊下,望着熟悉的庭院,心中感慨万千。
重生以来,从县试案首到六首状元,如今又要以巡漕御史的身份踏上真正的征途。
前路是荆棘密布,还是海阔天空?
“少爷!都收拾好了!”张铁柱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看起来比他本人还重的巨大包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
那根油亮的枣木擀面杖,赫然插在包袱最显眼的位置,仿佛一面出征的战旗。
他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仿佛不是去赴险地,而是去赶一场大集。
李明看着他,莞尔一笑:“柱子,此去不比京城,路途遥远,风波难测。
怕不怕?”
“怕?”张铁柱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擀面杖在包袱里跟着直晃悠,“有少爷在,有俺的‘神兵’在,怕个球!谁敢来,俺就请他吃‘擀面杖炖肉’!”他挥舞着拳头,豪气干云。
李明笑着摇摇头,目光转向大门外。
夜色中,静观居门口那两尊威武的石狮子,在灯笼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静。
张铁柱顺着李明的目光看去,像是想起了什么。
他放下巨大的包袱,噔噔噔跑到左边那尊石狮子跟前,伸出蒲扇般的大手,认真地拍了拍石狮子冰凉坚硬的脑袋,瓮声瓮气地说道:
“狮子兄!俺要陪少爷出远门啦!替朝廷办大事去!你在家可得把门看好了!
别让那些不开眼的小贼溜进来!”他顿了顿,像是许诺般,语气格外郑重,“等俺们办完差事,风风光光回来,俺给你带扬州最好吃的…大肉包子!管够!”
昏黄的灯光下,魁梧的汉子对着沉默的石兽絮絮叨叨,画面既滑稽又透着一股子莫名的赤诚。
王氏和李芸在廊下看着,忍俊不禁。
李明嘴角含笑,心头却是一片暖意。
这憨直的汉子,是他此行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就在这温馨又带着点离愁别绪的时刻,一个李府负责采买的小厮,神色有些慌张地从侧门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没有署名的、样式普通的素色信封。
“少爷!刚才…刚才有个戴着斗笠、看不清脸的人,在角门塞给小的这个,说…说是给巡漕御史大人的‘程仪’…然后…然后就跑了!”小厮的声音带着惊疑不定。
程仪?匿名?
李明眉头微蹙,接过信封。
入手略沉,似乎里面装着不止是纸张。
他拆开封口,往里一看。
里面没有银票,只有几张折叠的素笺。
展开一看,上面并非预想中的威胁恐吓,而是娟秀工整的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地址、职务,旁边还标注着简单的背景关系!
通州仓场大使王德禄(贪吝,好色,与前任漕督过从甚密)…
济宁闸官头目“过江龙”(本名吴大江,武举出身,与漕帮、盐枭均有勾连,疑与三皇子外家管事有姻亲)…
扬州漕口赵半城(掌控三成民船运力,手段狠辣,与前任漕运同知为结拜兄弟)…
扬州盐商代表柳三变(表面圆滑,实则与赵半城利益一体)…
……
名单不长,却精准地指向了李承宗分析过的几个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人物!其详细程度,远超李承宗的情报,甚至点出了某些隐秘的联系!
这绝非善意!更像是一份…“死亡预告”?或者说,是一份挑衅的名单?意思是:看,我们知道你要对付谁,也知道你要走的路,我们就在那里等着你!
李明的心猛地一沉。
他翻过最后一页素笺,背面只有一行小字,墨迹似乎还带着一丝未散的冷香:
“江南春好,瘦马多娇。
李御史少年风流,当心…温柔乡是英雄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