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所谓危机,危中有机,困局亦是磨砺之石,砥柱心志,开阔眼界尔。避其锋,察其隙,因势利导,方为智者。”
读着这段话,李明豁然开朗。那暗处的敌人,那“小心脚下”的警告,不就是一股试图掀翻他这艘小舟的“恶浪”吗?若因惧怕风浪而畏缩不前,甚至放弃远航,那才是真正的失败。他要做的,是像这书中所述,心定(专注备考)、目明(洞察潜在危险)、知水势(了解院试规则和对手)、晓风向(留意周遭异常),同时更要“察其隙”,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他放下书卷,走到窗边。窗外阳光正好,客栈后院的几株老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他目光沉静,望向远方,那里是江宁府贡院的方向,也是他“小三元”之梦的下一个战场。
然而,就在李明心绪渐宁,准备再次投入书本时,忠叔脸色凝重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新的拜帖。
“少爷,”忠叔的声音压得很低,“刚有人塞到门缝里的。不是寻常的拜帖。”
李明接过。帖子很普通,但落款处却是一个让他瞳孔微缩的名字——一个在江宁府商界颇有影响力,但风评却毁誉参半的绸缎商,姓赵。帖子上措辞极其谦卑,言必称“案首老爷”,盛赞其才,恳求一见,并暗示有“厚礼”相赠,助其“院试夺魁”。
李明的心猛地一沉。府试刚过,院试未开,这“助其夺魁”四个字,透着一股浓浓的、不怀好意的诱惑。是单纯的巴结交好?还是…另有所图?甚至,是那暗处敌人抛出的一个试探的鱼饵?
他捏着这张烫手的拜帖,刚刚因《澄怀园语》而平复的心湖,再次泛起了警惕的涟漪。这案首的光环之下,果然步步荆棘。风,似乎又起了一些。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