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 139章 杂交水稻和土豆

第 139章 杂交水稻和土豆

暗自嘀咕:这土豆虽说是好东西,能救人性命,可论起滋味,自己实在谈不上多喜欢,蒸熟了寡淡,炖肉里又总觉得压不住那股土腥味。′r`a?x~s_w_.¢c!o-m,

但他面上依旧认真,指着表皮的芽眼补充道,“种的时候得把这些带芽的块茎切开,每块留两三个芽眼,伤口处最好裹点草木灰,能防烂根。埋的时候别太深,三寸土就够,行距留宽些,不然长不开。等苗长到半尺高,记得往根上培土,把底下的茎埋住,这样才能多结果实。至于这辣椒,栽种倒简单些,找块向阳的地,间距拉开些,保持土壤湿润就行。”

说到辣椒,朱槿的喉结悄悄动了动。在前世,他可是无辣不欢的性子,火锅要特辣,炒菜得放双倍辣椒,就连拌个凉菜都得浇上两勺红油。穿越到这个时代,天天吃着寡淡无味的饭菜,嘴里早就淡出鸟来了。如今总算能亲手种下辣椒,再过些时日,就能吃上带着烟火气的辣味,光是想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朱槿心中不禁思绪翻涌。他记得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土豆大概是在明朝中后期才传入中国,而辣椒传入的时间似乎更晚些,多是在明末清初,先是在西南地区落脚,后来才渐渐传遍各地。

可如今,因为有了这玉佩空间库房里的存货,这两种作物竟提前了这么多年出现在这里,想想真是奇妙。或许,这便是他能为这个时代带来的改变之一吧,让这些能改善民生的作物早些惠及百姓。

沈重听得仔细,边点头边在心里记下,探头往麻袋里又瞧了瞧,见这些作物表皮坑坑洼洼的,虽依旧陌生,却不敢再怠慢,恭敬应道:“老奴记下了,定让佃户们按公子说的法子仔细照料。”

说着,朱槿又转向陶成道,“陶公,你再多找些格物院的弟子过来,从栽秧开始,每日记录稻秧和土豆的生长情况。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要分开记录,不光记株高、叶片数量、分蘖多少,还要记下不同田地用肥和不用肥的差异,比如叶片色泽、稻穗饱满度、抗病虫害能力。土豆那边,也得记录藤蔓生长速度、块茎形成时间和大小。等收割时,务必精确称量各类作物的产量,一一对比清楚,不可有误。”

陶成道连忙应道:“公子放心,我这就让人回去传话,让弟子们带上纸笔和量具,尽快赶来。定当把这稻秧和土豆的生长情况记录得明明白白。”

陶成道的三个学生听了吩咐,便扛着装化肥的木盒往库房走去,其中一个不小心撞在回廊柱子上,盒子里的硬块滚出来几块,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王敏敏自小在北方草原长大,马厩里的粪便味道早己习惯,对这化肥的酸气倒不觉得刺鼻。她蹲下身捡起一块黑硬块,放在鼻尖用力嗅了嗅,眉头拧成个疙瘩:“这东西看着像烧过的炭渣,真能让稻子高产?闻着还不如马粪顺气呢。”

一旁的沈珍珠却没这般耐受。她毕竟是江南沈家的大小姐,自小在雕梁画栋的庭院里长大,熏香伴着墨香才是熟悉的气息,哪里闻过这种酸腐混杂的怪味。那股气味顺着风飘过来时,她顿时蹙紧眉头,忙不迭掏出手帕捂住口鼻,偏过头对着田埂方向猛换气,白皙的脸颊都泛起薄红。

朱槿见两人情态各异,忽然低低笑出声。目光掠过田埂上刚栽下的新秧,又落回库房方向那袋土豆上,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敏敏觉得它不如粪肥,珍珠嫌它气味难闻,可这化肥的用处大着呢。它能给庄稼补足生长缺的养分,就像人要吃饭、马要喂料一样,地里的稻子、土豆有了它帮忙,根茎能长得更壮实,结出的果实也更饱满。可若真能把这些化肥、陶公培育的杂交水稻,还有麻袋里的土豆推广开 ——”

他顿了顿,抬眼望向远处连绵的村落,阳光落在他年轻的脸上,竟透出几分沉甸甸的郑重:“我朱槿在此立誓,不出五年,定能让天下再无饿死之人。”

沈珍珠刚放下手帕,听见 “土豆” 二字,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公子,陶公所培育的杂交水稻还有公子解释的化肥能增加产量,奴家还能明白。可那麻袋里的土豆是何物?也是能吃的东西吗?为何奴家从未听说过?”

朱槿看向沈珍珠,心想多亏之前就提前想好了土豆由来的解释:“这土豆是我从西域商人那里偶然购得的,在咱们中原确实少见。它不仅能吃,味道还不错,蒸熟了面面的,炖在肉汤里也十分入味。而且这东西产量高得很,一亩地收个几千斤不在话下,比水稻、麦子更耐贫瘠,哪怕是山地、旱地也能种。更难得的是,它耐寒性强,就算是敏敏老家那种寒冷的草原,也能扎下根来生长。寻常成年人,一顿吃两三个中等大小的土豆,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