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
朱槿心中一动,朗声道:“父王,康铎能否让孩儿带着?孩儿有用。” 那语气坚定,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朱槿抬眼,目光仿若实质,如探照灯般缓缓扫过殿内众人。刹那间,时光仿若倒转,他的思绪飘回到幼年在大本堂读书之时。那时的大本堂,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在诸多学子之中,朱槿第一次见到康铎,乃名将康茂才之子。康茂才,堪称父亲麾下最为得力的干将之一,仿若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征战西方,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屡立奇功。
而康铎,虽年纪尚小,却己崭露头角。十岁时,便因父亲功劳,与常遇春之子常茂一同入侍朱标,在大本堂伴读。朱槿当时就注意到,康铎身形虽稚嫩,可言行间却透着一股超乎年龄的沉稳与坚毅。面对学业上的难题,别的孩子或许会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康铎却总是目光坚定,紧咬下唇,眉头微皱,那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令朱槿印象深刻。
在大本堂的课堂上,夫子出了一道极为晦涩的经义难题,众人皆沉默不语,唯有康铎缓缓起身,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声音清脆却有力,让夫子都不禁连连点头称赞。朱槿当时便在心中暗想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若有朝一日,能将其收归己用,助自己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定能如虎添翼 。如今,自己征战西方,身边正缺这般可雕琢、潜力无限的心腹之才。
“你这小子,倒会挑人!” 朱元璋听闻朱槿请求,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准了!”
说罢,朱元璋猛地转头,目光如炬,首首看向李善长,神色瞬间转为严肃,语气不容置疑地说道:“善长,马上入夏,前线将士们还身着冬装在沙场上拼杀,这夏装之事刻不容缓。你务必抓紧督办,一刻都耽搁不得!一旦做好一批,即刻快马加鞭送往,莫要误了战事!军中将士能否安心御敌,后勤补给至关重要,绝不能因这夏装之事,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善长听闻,神色一凛,忙抱拳应下,声如洪钟:“臣领命!定当竭尽全力,日夜督促,确保按时按质将夏装送往,必不耽误!” 他深知军需补给对前线战事的重要性,多年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从无差错。此次夏装之事,更是关乎军心士气,他怎敢有丝毫懈怠。
周围的胡惟庸等人见状,也赶忙躬身称是,脸上皆挂着谄媚的笑意。胡惟庸微微欠身,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恭敬说道:“李丞相向来办事得力,有李丞相督办,前线将士的夏状定能妥善解决,我等也愿全力协助,为丞相分忧。”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一时间,议事殿内一片应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