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 53章 枯枝牡丹

第 53章 枯枝牡丹

朱槿正要开口,一阵沉稳的木杖叩地声由远及近传来。卞元亨裹着件略显褪色的灰鼠裘,从月洞门缓步而出。他每一步都似踏在人心上,周身散发的威严之气,让人不敢首视。尤其是他虎口处那道淡青色的旧疤,在雪光的映照下,仿佛诉说着当年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传奇。

朱槿望着卞元亨,心中闪过朱元璋暴怒的面容,以及那份未来的发配诏书,不禁暗自握紧了拳头。

“这位小兄弟,” 卞元亨的声音低沉如洪钟,枯枝般的手指轻抚过牡丹粗糙的枝干,“枯枝牡丹是我们卞家独有。便仓的这花,离了此地的盐碱地,就像断了爪牙的猛虎,再难绽放出神韵。即便勉强开花,也不过是花小而不艳,没了在原产地的风采。其花瓣能应历法增减,放花时节性极强,更神奇的是,它似乎还能感应世事时势,颇具灵性。所以,还请回吧。”

朱槿闻言,脸上却露出一抹笑意:“久闻卞将军威名,那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武松,原来是以将军为原型所写,当真是令人钦佩!” 他的目光在施耐庵与卞元亨之间流转,表面镇定自若,内心却翻涌着对未来的预判。

听到朱槿的话,卞元亨警惕的戒备起来。蒋瓛等人也紧紧站在朱槿身后,警惕的防备着,毕竟眼前之人可是徒手打死过老虎的猛人。

“施公的《水浒传》,写尽了世间百态、英雄豪情。听闻书中许多人物,都有现实原型?”

施耐庵轻笑一声,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这天下之大,芸芸众生,皆是书中人物。就说那潘金莲,世人只道她淫荡,却不知她的原型,是那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嘲讽,似有所指。

当潘元绍、潘元明兄弟在城破之际弃张士诚而降朱元璋时,施耐庵或许正提笔构思着这两个女性角色。潘元绍逼七姬自缢,却转身向新主摇尾乞怜;潘元明镇守杭州,关键时刻开城投降,他们的行径与 “忠义” 二字背道而驰。施耐庵将对这兄弟二人的鄙夷,尽数揉进了潘金莲与潘巧云的塑造中。

虽然历史因为朱槿的出现有所改变,潘元绍在平江城外就被常遇春斩于马下,但是不妨碍施耐庵对这两兄弟的仇恨,

寒风卷着雪粒扑在朱槿狐裘上,他望着施耐庵案头未干的墨迹,忽然轻笑:“施公笔下一百单八将各有来历,那朱武、陈达、杨春三人,又从何而来呢?”

话音未落,施耐庵握笔的手猛地一抖,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大片污渍,宛如未愈的伤疤。

细究《水浒传》人物,朱武、陈达、杨春三人的设定,极有可能暗藏施耐庵对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的影射。

朱武自称 “定远人氏”,而朱元璋祖籍濠州钟离,濠州与定远同属凤阳府,在元末行政区划中几乎毗邻,这地域上的高度重合,绝非偶然。

朱武绰号 “神机军师”,与朱元璋早年崛起时运筹帷幄、善用谋略的形象相呼应;陈达、杨春之名,分别与徐达、常遇春名字形成微妙关联,“达” 字彰显将才本色,“春” 字暗含万象更新之意,恰似徐、常二人辅佐朱元璋开创新朝的功绩。

施耐庵作为张士诚旧部,亲历元末群雄逐鹿的纷争。

他在小说中塑造朱武等三人落草为寇的经历,或是对朱元璋早年出身低微的隐晦映射;朱武等人虽武艺出众,却在梁山排名中始终居于中游,未能跻身核心领导层,这种安排或许影射着朱元璋对功臣的猜忌与打压。

在文字的缝隙里,施耐庵用隐晦的笔法,将对旧主覆灭的痛惜、对新朝建立者复杂的情感,都编织进了这三个角色的命运之中。

朱槿看着卞元亨虎口暴起的青筋,恍惚看见十年后他被流放时冷笑的模样 —— 那声 “恐使田横客笑人” 的断喝,此刻仿佛己经穿透时空,在风雪中回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听闻卞元亨的才名,希望他能出山为新朝效力,多次征召他。

但卞元亨不为所动,他曾作诗 “恐使田横客笑人”,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自比为田横的门客,不愿向新主低头称臣。这句诗触怒了朱元璋,于是下令将卞元亨发配至辽东(今山海关北)充军。面对如此变故,卞元亨表现得极为坦然,临行之际,依旧饮酒吟诗,泰然自若,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

“有些人,空有野心,却无容人之量。” 卞元亨的目光如刀剜过朱槿腰间若隐若现的玄铁令牌,苍老的声音裹着冰碴。此时卞元亨己经明白朱槿几人是吴王朱元璋派来的人。

朱槿身后,蒋瓛、陈平、王进三人同时按上刀柄,靴底在积雪上碾出细微声响。

“送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