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若有所思的表情。
# 第二节:风暴前的宁静
沈昭坐在外滩的铸铁长椅上,晨光为她纤细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她手中的《上海证券报》被江风吹得哗啦作响,金融版角落里,一则关于国债期货调整的公告被她用红色圆珠笔轻轻圈起。
"昨天那帮人又出现了。"陆沉舟站在她身侧三米处,声音压得很低。他灰夹克下的衬衫领口浆洗得发硬,隐约可见肋部包扎的绷带轮廓——那是三天前雨夜里的"纪念品"。
沈昭头也不抬,修长的手指轻轻翻过一页报纸:"几个小喽啰而己。"
陆沉舟下颌线条绷紧:"强哥背后是管金生。"
这个名字让沈昭的手指微微一顿。管金生,万国证券的掌门人,上海滩金融界的新贵,也是三天前那场追杀的幕后主使。
"我看见了那个男孩。"沈昭突然说,目光依然停留在报纸上,"他书包里有张存折,金额不小。"
陆沉舟皱眉:"你认识他?"
"不。"沈昭轻轻摇头,"但他身上有股味道——恐惧和贪婪混合的味道,和我们很像。"
江面上,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驶过,汽笛声悠长低沉。沈昭终于放下报纸,接过陆沉舟递来的保温杯。杯中是上好的龙井,茶叶在水中舒展,如同她此刻逐渐清晰的思路。
"327国债期货合约,现价148.50元。"沈昭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如同在讨论天气,"财政部公布的保值贴补率是12.98%,但市场预期会升至13%以上。"
陆沉舟的呼吸微不可察地加快了。前世执掌户部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这组数字意味着巨大的定价错误!如果按照实际利率计算,327国债的理论价值应该在151元以上!
"这不可能..."陆沉舟的声音嘶哑,"交易所怎么会允许这种定价错误存在?"
沈昭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因为有人赌财政部不会提高贴补率。"她纤细的指尖轻轻敲击报纸上的一则小消息,"万国证券的空单持仓己经超过市场总量的70%。"
陆沉舟脸色骤变。国债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十倍杠杆下,3元的价差意味着30%的利润空间!但反过来,如果价格向相反方向波动...
"管金生这是要豪赌一把。"陆沉舟低声道,"他赌财政部会维持原利率。"
"他错了。"沈昭合上报纸,目光投向江对岸正在建设中的浦东,"今天下午三点,财政部会发布公告,将327国债的保值贴补率从12.98%上调至13.01%。"
陆沉舟如遭雷击。这种级别的政策信息,在公告前属于国家机密!沈昭怎么可能...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沈昭仿佛看透他的想法,眼神深不可测,"你只需要决定——敢不敢跟我赌这一把?"
# 第三节:账户的秘密
黄浦证券公司营业部门口,阿毛、胖子和瘦子蹲在马路牙子上,像三只受惊的麻雀。阿毛手里攥着三张身份证,汗水己经浸透了证件边缘。
"真的要干?"胖子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他T恤腋下己经湿透,"被抓到要坐牢的!"
瘦子踢了他一脚:"怂货!昭姐说了,出事她兜着!"
阿毛没说话,只是反复翻看那三张身份证——都是他们花五十块钱在城隍庙后巷买的假证,照片换了,年龄改了,连住址都是胡编的。这种把戏在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滩屡见不鲜,但用在证券公司开户上,还是让他的胃部一阵绞痛。
"下一个!"柜台后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喊道。
阿毛一个激灵,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上前:"我...我们要开三个账户。"
"姓名?"工作人员是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声音机械而疲惫。
"王小明...啊不,李阿毛。"阿毛结结巴巴地报出真名,感觉后背己经湿透。他偷偷瞄了眼不远处站岗的保安,对方腰间的警棍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女孩狐疑地打量着三个半大孩子:"未成年人开户需要监护人同意。"
"我们...我们满十八了!"胖子急中生智,指着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你看,1975年的!"
女孩将信将疑地录入信息。当问到"职业"时,阿毛脱口而出:"学生...不,个体户!我们在城隍庙卖小商品!"
柜台后的电脑嗡嗡作响,打印机缓缓吐出新开的股东账户卡。阿毛盯着那台老式点阵打印机,觉得它发出的每一声"咔嗒"都像是定时炸弹的倒计时。
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