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白望向北方。阴山方向的夜空呈现诡异的青铜色,那是游牧民族世代秘传的"金运算术"在对抗她的冰河算法。女帝素手轻挥,案头《九章算术》自动翻到"勾股"章,墨字腾空化作长城雉堞的形状。
"传谢清晏。"她折下殿前梧桐枝,在星图上画出全新的浑天结构,"是时候让寒门学子见识真正的《周髀》本源了。"
梧桐枝划过处,星图上的紫微垣突然扩大十倍,吞没了北方青铜天幕。南宫望恍然大悟——这哪是什么"数术劫",分明是华夏算学将迎来《易经》预言的"革故鼎新"!
很高兴继续为您创作这个融合东方玄学与科技元素的故事!以下是接下来的章节,将深入探索数术本源之争与教育改革之间的深刻联系。
## 九·铜人演阵
黎明前的微光中,长安城十二尊铜人突然眼泛青光。这些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就的巨像,此刻正在皇城广场组成《孙子兵法》"九地"阵型。沈知白负手立于承天门上,看着铜人手掌中升起的铜算筹在空中交织成《九章算术》的立体河图。
"陛下,算学博士们到了。"谢清晏引着三十余名秋闱优胜者登上城楼,这些寒门学子腰间皆配女帝新赐的钢制算筹,"铜人自动排出的阵型,与国子监墨池显现的《九章》新解完全吻合。"
沈知白指尖轻点虚空,一枚铜算筹突然飞至少年杜衡面前。这位秋闱算科头名的布衣学子不假思索,用钢算筹在青石板上刻出《海岛算经》的修正公式。铜人阵应声变阵,十二道青光聚焦成《周髀算经》记载的"七衡六间图"。
"好一个'数术证道'!"南宫望的嗓音从人群后方传来。钦天监监正手中捧着太史令历代秘传的《天官书》,竹简正在他手中化为齑粉,露出内层用磁粉写就的《缀术》真传,"原来祖冲之早算到今日之变!"
## 十·阴山金运
阿尔坦可汗的残部在阴山祭坛前跪成星斗阵列。突厥巫师用磁刀割开九十九匹白马的额头,让鲜血流入祭坛中央的青铜算盘。这台传自匈奴冒顿单于的算器,珠子上刻满与《九章算术》截然不同的楔形符号。
"长生天赐我金运算术!"可汗将磁石王冠掷入血池,算盘珠子突然自动跳动,在空中投影出立体的大漠星图,"草原的星辰算法,终将淹没汉人的铜人阵!"
血光中浮现出十八尊金人虚影,与长安铜人隔空对峙。每尊金人掌心都托着游牧民族特有的立体算筹,那些用兽骨与陨铁制成的计算工具,正在解构《周髀算经》的圆方之理。阴山上空顿时风雷大作,青铜色的云涡中降下无数带着楔形数字的冰雹。
骊山第九熔炉突然自动点燃,炉内冰焰暴涨十丈。陆九皋背上的矿脉图完全亮起,老尚书惊觉自己二十年前在敦煌找到的《地脉龙髓图》,竟有一半是用匈奴文字书写!
## 十一·墨经天光
国子监突发的地动让谢清晏跌入墨池。年轻博士在漆黑池底摸到光滑的玉版,浮出水面时发现手中握着失传千年的《墨经》光学篇。更惊人的是,玉版上的古篆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在院墙上投映出精确的光路图。
"《墨经》记载的针孔成像!"谢清晏浑身墨汁淋漓,却兴奋地指向墙上倒立的宫阙影像,"这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寒门学子们围拢过来,有人用钢算筹测量光斑距离,有人以西域数字记录角度数据。杜衡突然夺过玉版冲向铜人阵,将光学玉版嵌入为首铜人的眼眶。十二道青光立刻转为七彩,在空中交织出《墨经》记载的"光至景倒"原理模型。
此刻南宫望正用新得的《缀术》推算阴山金人阵弱点,突然发现算式中需要的光学参数,竟与墨池出土的玉版数据完美契合。钦天监监正恍然大悟——女帝推动的玄学科技改革,本质上是在重建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
## 十二·浑天新章
沈知白站在重新熔铸的浑天仪前,手中黄杨木簪残片正与铜人阵青光共振。女帝突然将木簪刺入浑天仪核心,六十西块碎片在仪器内部组成动态卦象。全新演算出的星图投射在云层上,顿时中和了阴山方向的青铜云涡。
"杜衡,你可知《九章》粟米章深意?"女帝突然发问。
布衣学子不卑不亢:"粟米之法,实为万物比例之源。"
沈知白微笑颔首,袖中飞出秋闱三甲的算学答卷。羊皮纸在浑天仪上方燃烧,灰烬中浮现出青铜与草原算法融合的新算符。阴山祭坛的血算盘突然炸裂,十八尊金人虚影转向长安方向单膝跪地——这是游牧民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