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15章文化铸币:新政下的金融革命

第15章文化铸币:新政下的金融革命

缓,"这世上从无无辜的罪孽。?y^o?u!s,h/u/l\o^u`./c~o\m/他们的家族享受了不义之财,自然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银币很快被分发下去,流入市井。起初,百姓们对这些刻着"贪"字的银币感到新奇,甚至有人将其收藏起来,当作谈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银币背后的深意。每当一枚"罪银"从手中递出,接收者总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仿佛那小小的"贪"字在无声地提醒着什么。

商贩们开始拒绝收取"罪银",生怕沾染晦气;债主们见到"罪银"便皱眉,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甚至有人传言,使用"罪银"会招来厄运。渐渐地,这些银币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东西,贪官们的家族更是被彻底孤立,他们的名字与"贪"字牢牢绑定,再也无法洗脱。

徐延年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贪腐者付出了代价,更让"贪"这一字成了天下人心中最深的忌讳。每当有人心生贪念,眼前便会浮现那枚刻着"贪"字的银币,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

然而,徐延年并未因此感到欣慰。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脚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一片苍凉。他知道,人性之贪如同野草,烧不尽,吹又生。这些银币或许能震慑一时,却无法根除人心深处的欲望。

"罪孽可以流通,但人心……又该如何净化?"他低声喃喃,声音消散在风中。

远处,一枚"罪银"被人悄悄丢进了河里,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随即沉入水底,再无踪迹。

西市钱肆的清晨

晨光像融化的金箔,沿着西市鱼鳞般的青瓦檐角缓缓流淌。昨夜积攒的露珠从瓦当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水花。徐延年站在"永通钱肆"的樟木柜台前,指尖捏着一枚银币轻轻转动,仕女浮雕的衣袖褶皱里藏着几乎不可见的刻痕——那纹路比发丝还细,像是有人用绣花针在月光下偷偷刻就的。

"这纹路不对。"徐延年突然开口,声音像块冰坠入热油锅。他将银币重重按在铺着白绢的柜台上,惊飞了钱肆檐下挂着的黄铜铃铛。白绢上绣着暗纹牡丹,此刻被银币压住花蕊,像是被掐住了喉咙。

柜台后的掌柜姓赵,生得面团团一张脸,此刻汗珠正顺着肥厚的下巴滴落,在织锦腰带上洇出深色痕迹。他袖中双手不停搓动,腕上蜜蜡佛珠撞得咔咔响:"大人明鉴,小人是按户部颁的《辨银图说》验的,绝不敢..."

"图说第三页第七行。"徐延年从靛蓝官袖中抽出一本线装小册子,书页边缘泛着经年摩挲的茶色。他翻页时带起一阵松烟墨香,"写明银丝纹要'如春蚕吐丝,连绵不绝'。"说着突然用银币边缘划过白绢,那动作快得像是黄雀啄食,绢上立刻显出蚯蚓似的淡黄痕迹。

柜台角落的青铜貔貅香炉里,一缕青烟吓得抖了抖。

"真银画绢不留色。"徐延年举起白绢对着晨光,黄痕里竟显出细密的颗粒状结晶,"这是掺了铅的,而且..."他忽然凑近银币嗅了嗅,"熔银时还加了蒜汁去腥——你们在城西老刘头的私炉里铸的?"

赵掌柜膝盖一软,撞翻了身后博古架上的鎏金算盘。算珠噼里啪啦砸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金豆子。门外排队兑钱的商贩们顿时骚动起来,有个卖胡饼的波斯人踮脚张望,腰间银壶叮当作响。

这时门帘突然被掀开,带进一股裹着炭灰的风。一个佝偻如老树的身影颤巍巍挪进来,是常在坊间走动的卖炭翁张老汉。老人龟裂的手掌捧着三枚银币,指缝里嵌着永远洗不净的炭黑:"官爷...老朽攒了半年的炭钱,钱肆说是假的..."

徐延年接过银币时触到老人掌心的茧子,硬得像粗陶片。三枚银币在晨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白,他忽然转身将银币按进柜台边的炭盆里。烧红的银炭"嗤"地腾起青烟,围观众人齐齐后退半步。

"天宝三载。"徐延年用铁钳夹出银币,币面浮现出西个小字,像是从幽冥里爬出来的鬼魂。他指尖轻弹银币边缘,发出闷哑的"扑扑"声:"二十年前就该熔毁的旧币,你们倒是会废物利用。"

赵掌柜突然扑到柜台前,额头在樟木板上磕出红印:"大人!这都是东市周记典当行的..."

"用旧币折价三成收兑新币,再按七成兑给这些老百姓。"徐延年从怀中掏出一本朱砂封皮的账册,翻开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银钱流向,"光是上月,你们就吞了西百七十两的差价。"他说着瞥了眼张老汉磨破的草鞋,"够买三千担上好的银炭。"

钱肆后堂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徐延年耳朵微动,右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