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太阳的光线穿透薄雾,将整座城市染上一层淡金色。,小!说-C/M¨S¨ `更_新\最¨快`
林若男(张桀)站在窗前,一夜未眠,眼中却没有丝毫疲惫,反而燃烧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火焰。
她脑海中那张属于“张桀”的、充满戾气的脸,与镜子里自己这张清秀而坚韧的脸,第一次达成了某种奇异的和解。
赎罪的路,亦是救赎的路。
她不再迟疑,拿起笔,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写下“平等之光”西个字。
这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念头,而是她此生必须完成的目标。
行动的第一步,是寻找同伴。
她联系了当初在夜校里认识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那位给她写信、深受鼓舞的女工阿梅。
见面的地点是一家嘈杂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餐馆,热腾腾的蒸汽模糊了每个人的脸,却让彼此的眼神显得更加真诚。
“成立一个组织,专门为咱们女人说话?”
阿梅的眼睛瞪得很大,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
“对。”
林若男(张桀)将自己的规划图铺在油腻的桌面上,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不只是打官司,还要做心理疏导,办讲座,去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坏思想。”
几个夜校的朋友听得热血沸腾,但一个稍显年长的朋友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8!6′k?a·n^s?h?u·.¨n-e*t+
“若男,想法是好的,可……钱呢?租个地方,印点传单,哪一样不要钱?”
一句话,让刚刚燃起的热情冷却了下来。
这正是林若男(张桀)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难题。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她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书,拜访了城里大大小小的商行和企业。
得到的回应惊人地一致。
“林小姐,您的想法很有意义,但我们公司的慈善预算己经用完了。”
“女性权益?这个……太敏感了,我们是做生意的,不想惹麻烦。”
一个看起来颇为开明的新派企业家,在听完她的陈述后,甚至笑着劝她。
“林小姐,你一个年轻姑娘,这么拼做什么?找个好人家嫁了,比什么都强。”
轻蔑与敷衍,像一盆盆冷水,浇在林若男(张桀)的心头。
她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对女性事业的漠视,本身就是性别歧视最顽固的一面。
就在她几乎要绝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那天,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简陋的出租屋,却发现门口站着几个人。
是阿梅,还有几个她从未见过的女工。
阿梅将那个洗得发白的布包塞到她手里,沉甸甸的。*0!0-小!说~网` ?最_新.章^节\更?新/快_
“林小姐,我们几个凑的,钱不多,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你们……”
林若男(张桀)打开布包,里面是零零散散的纸币和硬币,带着工厂里特有的机油味。
一个女工红着眼圈说:“我们都听阿梅说了,您要做的事,是为我们所有人好。我们帮不上大忙,只能出点力气。”
紧接着,一封挂号信从邮局寄来,里面是一笔数额不小的汇款,署名是那位“三个女儿的父亲”。
信上只有一句话:“为我的女儿们,也为你的光。”
曾经受过她法律援助的那个小餐馆服务员,和几个同事一起,送来了一张半旧的桌子和几把椅子。
【微爽点:一些曾经受过林若男(张桀)帮助的女性,以及一些有良知的社会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
林若男(张桀)站在那堆简陋的“家当”和凝聚着无数人希望的钱款面前,眼眶第一次湿润了。
她感受到的不再是孤军奋战的悲壮,而是一种被信任、被支持的磅礴力量。
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她们在城西租下了一间租金便宜的小阁楼。
经过一番粉刷和打扫,这个小小的空间终于焕然一新。
注册的过程同样困难重重,负责审批的官员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她,言语间满是刁难与不信任。
但林若-男(张桀)据理力争,将相关的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最终让对方无话可说,只能盖下了那枚宝贵的公章。
“平等之光女性权益互助会”,正式成立。
一块简单的木牌挂在阁楼门口,她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开通一部求助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