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目光落在众人身上,目光变得深邃起来。,3/3.k?a¨n~s_h,u¨.\c`o-m_
“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沉默了一会,蒙毅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策虽有利,却也有弊...”
始皇帝神色如常,“说...”
蒙毅沉吟道:“此科举制若是实施,我大秦子民恐怕是要将精力全都放在科举上,只要考上就能做官,不知道多少人要为之疯狂,只怕有人不事生产,只为科举啊...”
肖燃暗赞一声,不愧是始皇帝为之倚重的上卿。
这话说的当真是一针见血。
始皇帝看了一眼肖燃,笑道:“子正可有异议?”
肖燃正色道:“臣以为,蒙毅上卿此言甚有道理....”
嗯?
在场的众人有些懵逼的看向肖燃。
便是始皇帝也有些诧异。
这是认真的?
肖燃正色道:“科举成功可以为吏,我大秦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成为大秦的吏,此乃鱼跃龙门之举,只要成功,就能改变一切..
“所以定然会有人为之疯狂,此乃无可避免之事,正如军功制,也有人为此不择手段,抢功,杀良,屡见不鲜...”
众人面色沉默,虽然肖燃说的不好听。
但是理的确是这个理。
肖燃继续道:“不过这样做的终究是少数,我大秦百姓绝大部分都是清醒之人,科举之利,人人都能看到,但是为其付出的辛劳,却是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一边是维持生活的现状,一边是牺牲自己正常的生活才能获得一个渺茫的机会,恐怕多数人只会尝试一次,失败了便罢,不会为了科举而断送自己的生活,为科举痴魔的人是少数...”
“而科举制若是推行下去,可以将大秦有才能的人都揽于陛下的手中,一国之长久,在于良臣,此科举制可为大秦铸万世之基,区区一些弊端,倒是算不得什么了...”
蒙毅沉默下来,肖燃的话己经说的很明显了。
虽然利弊都有,但利大于弊。
他有心反驳,但是却没有想到更好的反驳之词。
这时。
右丞相冯去疾开口:“陛下,右庶长,此科举乃是以考试论第,我大秦官吏也有按时考核的习惯,此举虽善,但却是容易导致筛选出一批只会做纸上文章的书生啊!”
众人闻言,纷纷一震。
冯去疾此言有道理啊!
既然是以考试为基准,那这些考生定然是精于纸上功夫,真正有没有能力,又有谁能知道呢?
肖燃无奈的笑笑,这的确是个弊端。
如大秦现有的征召和推择,便是首接在民间选择有能力有名望的人,虽然其弊端极大,但是同样也有优势。
选出来的人,在当地既有名望,又有能力,处理公务完全不在话下。
肖燃深深的吸了口气,他沉声道:“诸位,此科举制考试,乃是以国策问之,非沉浸典籍,夸夸其谈的书生可以答的上来!”
“主考官以实际问题稍加粉饰作为题目,这些都是书面上没有的东西,若是考生只是会做纸上文章,那他定然答不上题。”
“我大秦的吏皆是能臣干吏,目光如炬,想要在其试卷中剔除夸夸其谈之人,想必是易如反掌,冯丞相此言乃是多虑了....
他此言落下,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这..”冯去疾哑然。
肖燃说的对啊!书籍上有的治国之道,这些熟读典籍的人知道,但是书上没有的,结合实际的问题,他们还能答出来?
只有真正有才干,有能力的人才能够一跃而出!
冯去疾深深的看了肖燃一眼,“右庶长说的极是...是老夫多虑了!”.
始皇帝淡淡的看着这一幕,“汝等看完科举制的设想,定然是心中各有想法,此殿内争辩,想必是不足以表述其观点,尔等回去各写奏章,赞同与否,陈述其上,择日交给朕...”
众人闻言一愣,随即恭敬称是。
他们心里颇为苦恼,本来是打算站着看热闹的。
现在始皇帝下令让他们各抒己见,却是不能再装做听不见了。
肖燃眨了眨眼睛,心中若有所思。
这位始皇帝陛下喜欢听不同人的意见,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抑或是守卫的郎官,甚至是宦者。
始皇帝不拘泥于某个人的言论,也并非心中没有自己的主见,他是想要借此看清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