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 第194章 建筑阴影与陶坯阴干的时间同步性

第194章 建筑阴影与陶坯阴干的时间同步性

赵环的卷尺第三次落在地板上时,午后三点的阳光正以27度角切过天窗。?搜`搜#^小?&说°o网¥ ;已+¨?发/布1¢最,?μ新*?£章(?节*金属尺身反射的光斑在白墙上晃了晃,最终停在郭静新放的那排陶坯旁——六个巴掌大的素坯碗,倒扣在铺着粗麻纸的木架上,像一群蜷缩在时间里的幼兽。

“第147分钟,阴影边缘移动至第三块地砖接缝处。”他在速写本上记下数据,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陶坯里水分蒸发的细微噼啪声奇妙地叠在一起。工作室的落地窗朝西,每天这个时段,他设计的遮阳板会在地面投下锯齿状的阴影,如同建筑在给自己写日记。

郭静正用软毛刷轻扫另一排陶坯表面的浮尘。这些是上周从窑里取出来的粗陶,还带着窑火余温的记忆。她忽然停下手,指尖悬在一只敞口钵的边缘:“你看,这里的缩釉纹和地上的阴影形状有点像。”

赵环顺着她的指尖看去。陶坯表面细密的冰裂纹,确实与遮阳板投下的几何阴影有几分神似——都是时间在物质上刻下的轨迹,一个遵循釉料冷却时的应力规律,一个服从太阳运行的天体力学。他蹲下身,用卷尺量了量阴影的宽度:“17.5厘米。昨天这个时间是19厘米。”

“陶坯的水分含量昨天是12%,现在应该降到8%了。”郭静从抽屉里翻出记录本,铅笔在纸页上画出平滑的下降曲线,“阴干到7%以下,才能进素烧窑。”她的指尖在曲线末端顿了顿,忽然笑起来,“你记你的角度,我记我的湿度,我们好像在合写一本关于时间的词典。”

阳光继续向西倾斜,阴影的锯齿开始啃食木架的第一条腿。赵环看着陶坯底部与麻纸接触的地方,渐渐洇出浅褐色的水渍,像某种缓慢生长的根系。他想起上周为美术馆设计的雨水回收系统图纸,那些模拟水流轨迹的蓝色线条,此刻正以另一种形态活在这些陶坯下。

“其实阴影移动的速度是匀速的。”他忽然开口,声音被午后的安静滤得很轻,“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15度,投射到这个纬度的地面,就是每分钟0.25度。”郭静正在给陶坯翻面,闻言回头看他,阳光恰好掠过她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细碎的阴影,像她陶土里常有的星点杂质。=#?6?~?1?_看.书-网° _:×免?^?费?阅2±读>`£

“但陶坯阴干不是匀速的。”她举起一只碗,对着光看碗壁的薄厚,“刚开始水分跑的快,到后面会越来越慢,像人慢慢屏住呼吸。”她把碗放回木架时,指尖无意蹭过赵环刚才量阴影的卷尺,金属的凉意让两人都顿了一下。

那瞬间,赵环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用“光阴”这个词。光与影的移动,泥土里水分的逃逸,原来都是时间的具象化——一个可以用仪器测量,一个只能凭指尖感知,却在同一间屋子里,以各自的节奏完成着对时间的注解。

傍晚五点,阴影爬上窗台时,郭静发现最边上的那只小碗底部裂了道细缝。不是烧制时的开片,是阴干太快导致的应力裂。她捏着碗底轻轻转了转,裂缝像条银色的线,恰好与窗台上那道经年累月的日光痕重合。

“太干燥了。”赵环走过来,伸手摸了摸窗玻璃,“今天湿度比昨天低了12%。”他转身去开加湿器,机器嗡鸣着喷出白雾的瞬间,夕阳正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他的影子长而直,像他设计的建筑线条,她的影子微微蜷着,指尖似乎还沾着陶土的弧度。

郭静把裂了缝的小碗放进废料箱,却被赵环拦住。他拿起碗对着光看了看,裂缝的形状让他想起今早修改的美术馆侧墙设计图——那里本该有一道贯穿三层的玻璃幕墙,后来被他改成了折线形的开窗,“或许可以做个镶嵌设计,把金属丝嵌进裂缝里,像给时间的伤口缝针。”

她愣住了。他总是这样,能把感性的遗憾转化成理性的方案,却又不会磨灭那道裂缝原本的温度。就像他设计的房子,既有精确到毫米的结构计算,又会在墙角留一块让阳光自由漫射的空白。

加湿器的水雾在灯光下形成细小的彩虹,陶坯表面的水渍渐渐不再扩大。赵环重新拿起卷尺,发现阴影已经漫过木架的第三条腿,比下午记录时又移动了23厘米。郭静的记录本上,最新的湿度数据停在7.8%,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被云遮了一半。

“明天这个时候,应该就能进窑了。”她合上本子时,夕阳的最后一缕光正从天窗溜走,像谁轻轻抽走了一根金线。-x_i/n^r′c*y_.^c-o¨m′赵环伸手关掉卷尺,金属卡扣的轻响在安静里格外清晰。

黑暗漫上来时,他们没有开灯。陶坯阴干的噼啪声变得更清晰了,像无数细小的秒针在走动。赵环感觉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