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 第181章 工作室照明的建筑光学模拟系统

第181章 工作室照明的建筑光学模拟系统

,带点香槟色,适合拉坯;下午三点掺了点蔷薇色,上釉时能看清色彩层次;晚上用模拟天光的混合光源,色温5200k,显色指数97——接近你在画廊看那幅星夜春水图的光线。”

郭静的呼吸忽然轻了。她想起画廊初见时,他站在那幅画前,说光线穿过玻璃时会发生2.3%的折射,而她当时只觉得,画里的星光像落在他睫毛上的碎钻。原来那些让她心动的瞬间,都藏着他早已深谙的光学原理。

“我去拿尺子量尺寸。”她转身时带倒了一把木刻刀,刀身在地上转了个圈,反光恰好落在赵环的屏幕上。他忽然抓住她的手腕,她的脉搏在他掌心轻轻跳着,像陶轮转动时最温柔的频率。

“不用量。”他指了指屏幕右下角的小字,“我根据你上次发的视频,用透视原理反推的尺寸,误差不超过3厘米。”视频是她上周拍的,镜头扫过工作室时,他注意到墙角地砖的规格是30x30厘米,以此为基准算出了整个空间的参数。

郭静忽然笑了,弯腰从陶土里捏出个极小的立方体:“那这个呢?”她把小泥块放在他掌心,“边长多少?”泥块带着她手心的温度,在他冰凉的掌心里慢慢洇出细小的湿痕。

赵环没说话,只是用指腹摩挲着那个不规则的小方块。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眼底,那些复杂的数据流仿佛变成了流动的光河。“比标准的3厘米多了0.21厘米。”他忽然说,“因为你捏的时候,右手拇指比食指多用了0.3牛的力。”

她愣住了。他怎么会知道?她捏那个小泥块时,确实觉得右手拇指更用力些,那是多年拉坯形成的肌肉记忆,连自己都没意识到。

“你拉坯时,轮盘顺时针转,右手负责塑形,发力角度总比左手偏5度。”他摊开她的右手,指尖划过她虎口处那道浅浅的茧,“这是你独有的力场,就像建筑的核心筒,决定了所有线条的走向。”他的指尖带着键盘的微凉,触到她掌心时,却让她想起窑炉里慢慢升起来的温度。

暮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工作室。赵环打开手机手电筒,调成暖白光模式,从不同角度照在工作台上:“主光源用深防眩筒灯,装在陶轮正上方80厘米,配50度光束角的透镜;侧墙装轨道灯,用可调角度的灯具;北窗加一层柔光膜,模拟天光漫反射。”他说话时,手电光在墙上投下他们交叠的影子,像两个正在慢慢靠近的陶坯。

郭静忽然起身,把工作台旁的落地灯搬到他身后。那盏老式台灯的灯罩有些褪色,发出昏黄的光,刚好照亮他的侧脸和电脑屏幕。“这样你画图时,就不会有阴影了。”她说。上次在他办公室,她看到他总把台灯放在左手边,才知道他画图时讨厌任何光源在纸上投下阴影。

赵环看着屏幕上最终生成的照明方案,忽然觉得那些参数有了温度。他设计过无数建筑的照明系统,计算过博物馆展厅里每一束光的角度,却从未像此刻这样,觉得光线是活的——它们会随着她的动作调整姿态,会记得她指尖的力度,会在她凝视釉料时,呈现最本真的色彩。

“系统还能模拟不同季节的日光变化。”他把模拟图切换到夏至日,“六月的晨光会从东窗斜切进来,刚好落在你放素坯的架子上。”屏幕上,虚拟的阳光在那些白色坯体上流动,像一群透明的鱼。

郭静靠在工作台边,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台灯的光在他睫毛上跳跃,而电脑屏幕的蓝光在他手背上流淌,两种光在他身上交融,像他设计的建筑里,人工光与自然光的完美对话。她忽然明白,他们的相遇,或许也是一场光的共振——他带着建筑的理性之光,照亮她感性世界里模糊的角落;而她带着陶艺的温润之光,让他那些冰冷的参数,长出了柔软的血肉。

“我明天去买材料。”赵环合上电脑时,窗外的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月光透过蒙着灰尘的玻璃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周末就能装完。”

郭静从窑边拿起一个刚出窑的小碟子,胎体是细腻的米白,釉色在月光下呈现出淡淡的青,正是她想要的雨过天青色。“这个送给你。”她把碟子放在他手心,“当镇纸。”碟子底足还留着她指尖的痕迹,像个小小的、隐秘的签名。

赵环接过碟子时,指尖触到釉面细微的开片,那些冰裂纹路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像他电脑屏幕上那些模拟光线的轨迹。他忽然想起古希腊雕塑,那些肌肉线条里藏着的力与美,原来光与影的交织,也能创造出同样动人的生命张力。

离开工作室时,巷口的路灯刚好亮起。赵环走在前面,郭静看着他手里那个小碟子,月光在釉面上流动,像一汪浅浅的春水。她忽然想起他下午说的“光的矢量方向”,原来最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