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 第179章 工地考察的陶土样本采集袋设计

第179章 工地考察的陶土样本采集袋设计

初夏的阳光把工地的钢筋骨架晒得发烫,赵环戴着安全帽站在基坑边缘,手里的激光测距仪正沿着灰土层的剖面游走。^k_a!n¨s\h?u\z¢h¨u-s/h.o,u~.*c′o^m?对讲机里传来施工队长的声音,混着打桩机的轰鸣有些失真:“赵工,东侧边坡的素土层暴露出来了,您要的‘原生陶土样本’就在那片。”

他回头时,看见郭静正蹲在不远处的土坡下,指尖捏着一撮灰褐色的泥土。她今天穿了件浅卡其色的工装外套,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沾着几点湿泥——那是她刚才用手扒开表层浮土时蹭上的。风把她额前的碎发吹起来,她却没在意,只是把泥土凑到鼻尖轻嗅,像在辨认某种古老的暗号。

“怎么样?”赵环走过去,脚下的碎石发出咯吱声。他注意到她带来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截木铲,铲头还带着上次在郊外窑厂沾的釉料痕迹。

郭静抬眼看他,睫毛上落了点细沙,笑起来时眼角的纹路里像盛着光:“比我想象的更‘有脾气’。你看这土的断面,干燥的地方泛着青灰,受潮的层理里藏着云母片,烧出来说不定会有窑变的冰裂纹。”她摊开手心,那撮泥土在阳光下呈现出微妙的颗粒感,“但得小心保存,现在天热,水分蒸发太快,干了就失了本来的性子。”

赵环从工具包里拿出密封袋,刚要伸手接,郭静却轻轻摇了摇头:“这种塑料袋不行,不透气,土会闷出霉味。而且——”她指尖点了点袋子上的塑料提手,“太硬了,硌得慌。/0^0·小_说`网_ ¢更?新¢最?快`”

他愣住了。做建筑考察时,他习惯用标准化的样品袋,编号、标注坐标、密封存档,从未想过“硌得慌”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但看着郭静把泥土重新放回原处,用木铲小心地括起更深处的湿土,他忽然明白她的意思:对她而言,这些陶土不是冰冷的实验样本,是带着呼吸的生命体,连盛放的容器都该有温度。

“那你想怎么装?”他问。

郭静没立刻回答,反而站起身环顾工地。临时搭建的材料棚里堆着成卷的粗麻布,是用来覆盖水泥堆的;远处废料区有工人丢弃的牛皮纸信封,边角被雨水泡得发皱;甚至赵环胸前挂着的工牌套,透明pvc材质上还印着项目名称的烫金大字。她的目光在这些物件上转了一圈,最后落回他沾着白灰的袖口:“你设计建筑时,会给材料留‘呼吸的缝隙’,对吗?比如幕墙的通风层,楼板的隔音棉。”

“是为了平衡结构稳定与环境适应性。”赵环下意识地接话,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采集袋也需要‘透气的平衡’?”

“不止。”郭静弯腰捡起一片被踩扁的瓦楞纸,指尖抚过上面凹凸的纹路,“它得能记住采集时的温度。比如麻布的肌理能吸走多余的潮气,牛皮纸的纤维会随着湿度变化伸缩,就像陶坯在窑里的收缩率——这样土才不会觉得‘委屈’。”她忽然抬头,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而且,得方便你记坐标。你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总不能写在布上吧?”

那天下午的工地考察,后半段变成了一场即兴的“容器设计研讨会”。-d~i?n\g~x¨s,w?.·c_o′m`他们坐在钢筋捆成的临时台阶上,赵环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封皮是他特意选的再生纸,边缘带着草木纤维的毛刺——郭静则从帆布包里翻出半截铅笔,笔杆上还缠着她做陶艺时绑线留下的绳痕。

“首先得解决分类问题。”赵环在纸上画了个长方体,线条干净利落,“每个样本袋需要三个区域:外层标注采集点的经纬度、土层深度、采集时间,用防水墨打印;中层是半透明的隔层,能看到土样的原始状态;内层……”他顿了顿,看向郭静,“你觉得用什么材质?”

“粗棉纱布。”郭静立刻接道,指尖在他画的方框里点了点,“要未漂白的那种,带着植物本身的浆感。土摸上去会知道,这是‘自己人’。”她忽然笑出声,“听起来很玄吧?但上次我用化纤布包陶土,烧出来的釉面总带着股生涩气,换了棉布就不一样了。”

赵环没觉得玄。他想起自己设计美术馆穹顶时,坚持用手工锻造的铜条而非机器压制的,只因前者的锤痕能让光线折射出更温润的弧度。所谓“材质的记忆”,原是理性与感性共通的语言。他在方框侧面加了道褶皱:“这里可以做个暗袋,放你写的‘土性笔记’。比如你刚才说的‘青灰色带云母片’,比我的坐标数据更像给土写的传记。”

郭静的眼睛亮起来,像星子落进春水。她拿过铅笔,在他画的长方体边缘加了几道波浪线:“边缘不能封死,留三厘米的毛边。这样空气能流通,而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