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 第172章 设计草图的陶片边缘裁切实验

第172章 设计草图的陶片边缘裁切实验

凌晨三点的设计室还亮着盏冷白台灯,赵环捏着2b铅笔的指节泛出青白。是郭静傍晚送来的陶片。

浅灰陶土上结着冰裂纹釉,边缘像被月光啃过似的,带着不规则的崩口。她临走时说这是窑变失败的试片,“你看这边缘,烧到临界温度时忽然缩釉,倒像是山涧水冲出来的石头边”。当时他正对着结构计算书皱眉,只“嗯”了一声,此刻陶片却在台灯下泛出柔和的哑光,像块会呼吸的石头。

赵环起身去茶水间泡速溶咖啡,玻璃门映出他身后的绘图板:规整的网格线里,那些直线、折线、抛物线正以毫米为单位列队,唯独雨棚的自由曲线像支走调的单音。他想起郭静揉泥时的样子,掌心抵住泥坯旋转的瞬间,拇指不经意压出的凹陷会随轮盘转成流畅的弧,“泥土有自己的脾气,你得跟它商量着来”。

商量?建筑图纸从没有商量的余地。

他捏着热咖啡杯回到绘图板前,陶片被风吹得轻轻晃了晃。杯壁的热气模糊了视线,恍惚间雨棚的曲线与陶片的崩口在视网膜上重叠——那道本该绝对平滑的悬挑边缘,竟隐隐生出陶片边缘的呼吸感。

赵环的指尖悬在图纸上方,忽然想去碰那道想象中的线。

“裁纸刀呢?”他在工具盒里翻找,金属刀柄碰到圆规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当刀片划开第一缕晨光时,他把那张雨棚草图从绘图板上揭下来,纸角带着被胶带粘过的微卷。-1?6_x¨i+a′o*s,h?u`o?.*c·o~m¢

实验开始于凌晨三点十七分。

第一步:观察样本。赵环将陶片平放在草图旁,用游标卡尺测量边缘的起伏幅度。最大凸起处3.2毫米,最深凹陷2.7毫米,崩口的角度在15度到70度间随机分布。他在笔记本上画下坐标图,横轴标“陶片边缘长度”,纵轴标“偏离基准线距离”,数据点连成一条跳跃的折线,像心电图里的室颤波形。

“毫无规律。”他对着图纸皱眉,却又忍不住用指腹摩挲陶片边缘。釉料在凸起处薄如蝉翼,凹陷处却积着层乳白,像初春河面未化尽的冰碴。这触感让他想起上周去郭静工作室,她正用竹刀刮陶坯多余的泥料,竹刃划过的地方留下细密的肌理,“泥土记不住尺子,却记得你手指的力度”。

第二步:确定裁切对象。赵环选中雨棚曲线最僵硬的那段悬挑——从柱体延伸出的1.2米直线段,按规范应保持0.5%的坡度,他却总觉得像把尺子横在了天空下。他用铅笔在这段线旁画了道虚线,标注“待裁切区域”。

第三步:模拟边缘形态。他试着将陶片边缘扣在虚线上,让崩口最明显的一处对准曲线中点。台灯的光从陶片上方斜切下来,在图纸投下细碎的阴影,像给直线段缀了串不规则的星子。赵环忽然想起郭静烧窑时的记录:“釉料在1280c开始流动,你以为它会顺着纹路走,它偏要在窑变时拐个弯。”

裁纸刀的刀刃划过图纸时,发出细脆的“嘶”声。

他没有沿着直尺切割,而是盯着陶片边缘的阴影,让刀片随着阴影的起伏游走。%?秒3¤章¢节>,小{说t,网?¢ <÷免{费@阅a读?e第一刀下去就偏了——本该向右15度的切口,在接近陶片某个凹陷时忽然向左拐了3度。赵环停下刀,看着纸上那道歪扭的边,像看到自己设计图里从未有过的“错误”。

建筑图纸的裁切向来是90度直角,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大学时教授说:“图纸的边缘就是建筑的轮廓,差一丝,施工队就能给你盖出座斜塔。”可此刻那道带着弧度的切口,竟让僵硬的直线段活了过来,像被风吹得微微变形的绸带。

他又切了第二刀、第三刀。裁下来的纸边堆在桌角,有的带着锯齿状缺口,有的边缘被刀刃压出细微的毛边,像刚从土里刨出来的陶片。赵环把这些“失败品”摊开,忽然发现它们的边缘形态,竟和陶片的崩口有着微妙的呼应——不是刻意模仿,更像两种材质在各自的规则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偏离。

“在跟陶片较劲?”

郭静的声音吓了他一跳。她抱着个牛皮纸包站在门口,发梢沾着室外的寒气,手里还攥着串钥匙,“工作室的窑温降了,过来拿点东西,看见你灯还亮着”。

赵环把裁到一半的图纸往回收了收,却被她一眼瞥见桌角的纸边:“哟,建筑设计师改行做剪纸了?”她走过来拿起最大的一块纸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