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 第154章 建筑模型的陶土承重测试

第154章 建筑模型的陶土承重测试

右下角画个小小的指南针符号。

夕阳透过工作室的百叶窗,在压力测试机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当液压杆第二次接触陶土表面时,郭静突然说:“你设计的那个悬挑展厅,是不是和这个试块的受力模式很像?”她伸手在空中比划着,手腕转动的弧度,和她拉坯时调整陶轮转速的动作一模一样,“都是一端固定,另一端要承受自重和附加荷载。”

赵环的笔尖顿在记录本上。他想起上周在设计院的评审会上,总工程师质疑悬挑部分的钢结构挠度时,自己调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那些红色的应力云图,此刻竟和郭静掌心陶土试块的纹理重叠起来。“最大挠度控制在l\/250以内,符合规范要求。”他说着,视线却落在试块即将断裂的边缘,那里正泛起类似老城墙砖风化后的灰白色。

“但泥土会呼吸啊。”郭静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测试机的金属外壳,“你看它现在多紧张,像只攥紧的拳头。”话音未落,陶土试块发出清脆的断裂声,像早春湖面冰层裂开的细响。

312公斤力。赵环报出数值时,发现郭静正用铅笔尖戳着硫酸纸上的曲线,在某个拐点处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符号。“这里,”她抬头时,睫毛上沾着点夕阳的金粉,“压力达到29公斤时,我听见陶土发出了很轻的‘嗡’声,像窑火刚开始升温的样子。”

赵环没说话,只是把断裂的陶土块从测试机上取下来。断面的纹理像幅微缩的地形图,高高低低的凸起里,还能看见郭静指尖留下的螺旋状压痕。他忽然想起大学时材料力学课上的实验:那些冰冷的金属试块断裂时,从没有过这样温暖的肌理。

最后一块标着赭石色标签的陶土块被固定好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浸成了靛蓝色。郭静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陶制沙漏,里面装着磨碎的釉料颗粒,沙粒坠落的声音像极了细雨敲在陶窑顶上。“赌不赌?”她转了转沙漏,釉料颗粒在玻璃罩里形成旋转的漩涡,“我觉得能超过35公斤。”

赵环的目光掠过工作台角落里的模型——那是座缩小版的美术馆,此刻正披着从天窗斜射进来的暮色。他特意在模型的中庭部分留了道弧形凹槽,原本计划用3d打印的仿石材构件填充,但此刻看着郭静托着陶土试块的手,忽然觉得那些冰冷的塑料材质,或许永远无法传递陶土这种“会呼吸的承重感”。

“赌你的‘星芒盏’。”他按下测试机的启动键,液压杆缓慢下降的过程中,能听见两人的呼吸声渐渐同步,“要是超过35,你就把上次烧裂的那只带星纹的茶杯送给我。”

郭静突然笑起来,肩膀的震动让她鬓角的碎发垂得更低,几乎要碰到测试机的显示屏。“那可是我故意让它裂成北斗七星形状的。”她的指尖轻轻点在陶土试块上,那里正随着压力增大,慢慢浮现出细密的白色裂纹,“输了的人,要帮我把工作室的新陶轮装个减震底座。”

沙漏里的釉料颗粒渐渐堆积在底部,形成层起伏的弧面,像极了赵环设计的美术馆穹顶剖面。当压力数值跳到348公斤时,陶土试块突然发出声极轻的“啵”响,郭静的呼吸猛地顿了半拍——那道从边缘延伸到中心的裂纹,正沿着她三天前刻意留下的螺旋纹路蔓延。

“还在涨。”赵环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他看见郭静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托盘边缘的冰裂纹,就像在安抚一块即将苏醒的泥土。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到352时,试块终于断裂,断裂面的肌理里,还嵌着几粒细小的石英砂——那是郭静从他们第一次躲雨的咖啡馆后院收集的砂粒。

沙漏里的最后一粒釉料恰好坠落。郭静看着测试机上定格的数值,忽然伸手按住赵环正要记录的笔尖。“你看断口的毛边,”她的指尖划过陶土断裂处,那里的温度比金属测试台要高出03摄氏度,“泥土其实早就知道自己能承受到哪里,我们只是在等它说出来而已。”

赵环低头时,闻到她发间混着陶土和松节油的气息。工作室的夜灯不知何时亮起,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投下圈柔和的光晕。他忽然想起自己昨天修改的模型图纸,那些标注着精确尺寸的线条旁边,不知何时被郭静画了串小小的陶土脚印,从图纸边缘一直延伸到穹顶的中心。

“减震底座要调多少赫兹?”他抽出被她按住的铅笔,在记录本上画下今天的第三条应力曲线,曲线末端被他刻意画成了个小小的螺旋,“建筑规范里,设备基础的振动频率不能超过结构自振频率的1\/3。”

郭静从速写本上撕下张纸,飞快地画了个陶轮的剖面图,轮盘边缘的转速标记旁,被她画了个跳跃的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