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那块折射着阳光的冰片,以及岩山手臂上那个微小的灼痕。他那双初显清明的眼眸中,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如同实质般的**光芒**!那不是反射的阳光,而是源自他灵魂深处的、被触动的知识之火!
“冰…镜…”秦霄的声音依旧缓慢,却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笃定,“…聚…焦…阳燧…取火…可行!”
“冰镜?阳燧?取火?”岩山迅速抓住核心,“用冰做的镜子?把太阳光聚起来,像钻木一样取火?”
“对!”秦霄肯定地点头,他的思维似乎因这个熟悉的物理现象而变得格外活跃流畅,“…冰…需…透…平…凹…或…凸…焦点…引燃物…黑…易热…”
一连串清晰而关键的指令从秦霄口中艰难却坚定地吐出:
冰要纯净透明,不能有气泡杂质(“透”)。[¥D天~¢禧^]小°D说ˉ?|网]¥ ???免(¨?费]阅??读^·°
需要将冰打磨成特定的形状——要么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放大镜),要么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面镜**(聚光镜)!这样才能将平行的阳光汇聚到一个点(“焦点”)上!
将冰镜对准太阳,调整角度,使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聚焦成一个最亮最小的光点(焦点),将此焦点对准**引燃物**。
* **引燃物选择:** 引燃物必须是**深色**(吸收光热能力强)、**干燥**、**蓬松**(易于达到燃点)的物质,如黑色炭粉、干燥的苔藓、鸟类的绒羽、或者…**黑色的石头粉末**(呼应目录第158章“盐路血案”的黑石部落?)!
整个部落瞬间被点燃了创造的激情!太阳,那高悬于天、永恒燃烧的巨大火球,它的力量竟然可以被凡人以冰为媒,引落人间?!
**一场原始的光学与热能工程实践轰轰烈烈展开:**
挑选最纯净的溪水,在寒冷的夜晚注入打磨光滑的石槽或宽大的陶盆中,自然冻结成冰板。剔除有气泡和杂质的冰层,只取最核心纯净透明的部分。
* **凸透镜尝试:** 这是相对容易想到的形状。猎手们挑选大块厚冰,先用石斧粗略砍出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饼状,然后用最细腻的砂岩蘸水,如同打磨黑曜石箭簇般,极其耐心地、一点点地研磨冰面,力求使冰面形成光滑的凸曲面。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的过程,冰面极易融化或崩裂。最初的几个“冰凸镜”要么曲面不平整,焦点散乱;要么在研磨过程中碎裂。
* **凹面镜突破:** 在凸透镜尝试受挫时,秦霄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了一个凹面(碗状)的示意图,并强调“凹…聚光…更强…”。岩山受到启发,尝试将一个半球形的石碗(之前烧陶的试验品)内壁涂上油脂防粘,注入清水冻成凹面冰碗。待冰凝固后小心敲碎石碗,得到了一块天然的凹面冰镜!其聚光效果果然远超粗糙的凸透镜!
3. **支架与瞄准:** 用坚韧的树枝和藤蔓制作出简易的可调节支架,用于固定不同大小的冰镜(尤其是沉重的凹面冰碗),并方便调整角度对准太阳。
4. **引燃物优化:** 尝试了多种材料:
* 干燥的苔藓:容易引燃,但光点需要稳定聚焦较长时间。
* 鸟类绒羽(猛禽羽毛下的细绒):极易引燃,但收集困难。
效果最好!深黑色,吸热极强,蓬松,只需焦点稳定照射十几秒,就能看到青烟冒出,再坚持几秒,明亮的火星便跳跃而起!
草叶尝试将一小块从西南方交易换来的、颜色深黑如墨的矿石(可能含磁铁矿或某种煤炭)碾成细粉。效果同样出色!甚至比炭粉更耐烧,引燃后火星更持久。这为未来与“黑石部落”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经过数天失败的摸索和不断的改进,在一个难得的、晴朗无风的冬日正午,历史性的一刻降临了!
草叶亲自操作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凹面冰碗(由半球形陶模冻制而成,内壁相对光滑)。冰碗被牢牢固定在可调节的木质支架上,碗口朝向天空中的太阳。疤脸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支架的角度,冰碗光滑的凹面将无数道阳光反射,汇聚到碗底前方一个拳头大小的焦点区域。那光点明亮刺眼,如同坠落凡间的一颗微小太阳!
安安屏住呼吸,将一小撮蓬松的黑色炭粉,放置在焦点下方一个干燥的木片上。
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光点下的炭粉。
一秒…两秒…三秒…
一缕极其细微的青烟,如同羞涩的精灵,袅袅升起!
五秒…六秒…
青烟变浓!
八秒…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