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远古人皇纪 > 第179章 薯窖藏冻

第179章 薯窖藏冻

要用干草隔开湿气!要有能开合的门!”

这个解读让所有人精神一振!执火者的智慧再次降临,如此具体!

“在哪里挖?”疤脸急切地问。*x~z?h+a-i!s+h,u!.~c¨o_m-沟壑内温暖,沟壑外冰天雪地。

岩山的目光锐利地扫视沟壑。最终,他指向了沟壑最北端、最靠近原始冰窖、也是唯一没有铺设地火龙的一小片区域。这里背阴,终日晒不到太阳,且位于一个天然的小土坡下方。

“这里!背阴坡下!温度最低!土坡本身就能挡风保暖!挖出来的土还能堆在坡上,增加厚度!”岩山的决策迅速而果断,“按照执火者说的!要深!要有斜坡!要稳固!”

一场规模远超以往的地下工程,在执火者模糊而关键的指引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北坡背阴面选定位置,先挖掘一个倾斜向下的、宽大的坡道作为入口(“门”的雏形)。坡道设计考虑了日后搬运薯袋的便利性。

在坡道底部,开始垂直向下挖掘巨大的主窖室空间。为了追求深度和稳固(“按压”代表加固),岩山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法:

每向下挖掘一段深度(约半人高),就在坑壁四周紧密地打入一排排削尖的、坚韧的硬木桩作为“肋骨”支撑。

在木桩之间,用柔韧的藤蔓和树皮绳交错编织成网,紧紧贴合坑壁,形成第一道“支护网”。

猎手们将挖掘出的、相对湿润的粘土混合切碎的干草,填入木桩和藤网与坑壁之间的缝隙,然后用沉重的石锤(或圆木)反复、用力地捶打、夯实(完美对应了秦霄的“按压”动作)!形成一层坚固的“草拌泥”内衬墙!这极大地增强了坑壁的抗压和防塌能力。

当主窖室达到预定深度(约三人深,明显感觉到温度骤降,土壤冰凉)后,关键步骤开始:

清理窖底,使其略向入口坡道方向倾斜。在窖室最低处,挖掘一条浅沟,延伸至入口坡道底部,作为排水沟。

在窖底和四壁夯实的“草拌泥”墙面上,厚厚地铺设一层完全干燥、吸湿性极强的苔藓(这是草叶根据“草”的提示,带领妇女们在向阳处收集并烘干的)。

为了避免薯袋直接接触地面(即使有苔藓),猎手们用结实的木棍在窖室离地约一尺的高度,搭建起纵横交错的“井”字形木架。薯袋将被放置在木架上,确保空气能在下方流通,带走湿气。

在窖室顶部远离入口的角落,用中空的粗大芦苇杆或掏空的木棍,斜向上方打穿土层,形成一个细小的通风口(“烟囱”原理的反向应用),用于在必要时(如入窖检查时)缓慢交换空气,平时则用塞子堵住。入口坡道尽头,则开始制作一扇沉重的、厚实的木排门,边缘包裹兽皮,关闭后能最大限度隔绝外部温湿空气。

薯窖主体完成后,在木架上铺满厚厚的干草。然后,岩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点燃一小堆薯饼燃料,放入窖室深处!不是为了取暖,而是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烟也有一定的驱虫防霉效果),快速烘干窖室四壁和苔藓层中残留的湿气!燃烧一段时间后,移走灰烬,封闭通风口和入口,让窖室在余热中彻底干燥。

整个建造过程持续了整整十个日落(绳结记录)。这期间,族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断克服塌方、渗水(少量渗水被排水沟引出)、支护结构不稳定等困难。岩爪凭借其空间感知能力,躺在担架上指挥木架搭建的角度和通风口的位置。草叶则严格把控苔藓层的干燥程度和铺设厚度。安安带着月牙,负责检查各处木桩藤蔓的绑扎是否牢固,月牙甚至能敏锐地嗅到某些潮湿松软、可能塌陷的土壁区域,用爪子刨地示警。

当沉重的木排门被最后合拢,用木栓牢牢固定时,整个部落屏住了呼吸。这座深埋在北坡之下、凝结了全族智慧与汗水、严格遵循执火者启示而建造的原始“薯窖”,如同一个沉睡的宝藏守护者,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使命。

接下来的几天是关键。草叶每天小心翼翼地打开窖门,快速进去检查。她惊喜地发现:

无论外面是寒风刺骨还是短暂的回暖,薯窖深处始终保持着一种稳定的、冰凉但不刺骨的低温(远高于冰点但远低于棚屋温度)。

铺设的苔藓层发挥了惊人的吸湿作用,窖内空气极其干燥,手摸上去没有任何湿冷感。之前测试放置的一小袋薯干,状态完好,没有任何霉变迹象! 通风口的合理设计和小火烘干残留的淡淡烟味,驱散了土腥气,窖内空气虽然凉,但很清新。

“成功了!薯窖藏冬!我们成功了!”草叶走出薯窖,激动地向等待的族人们宣告。

狂喜的欢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