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人问起,该拜谁当老师,十有八九会说张居正。/1′1.k′a?n¨s,h!u¨.*c¨o′m~
但白榆就从来没考虑过张居正,没别的原因,风险太大。
身处历史洪流中,不能看到张居正未来的威风赫赫,还要看到死后被抄家灭门的惨状。
还有就是张居正得意时太过张狂强势,白榆怕自己忍受不了,闹出师徒反目的丑闻,影响自己的声誉。
白榆一边翻看名册,一边对史经历提醒说:
“不能找已经功成名就、位极人臣的老人,一来他们身居高位,看不上我;二来他们仕途生涯没几年了,性价比太低。”
史朝宾明白了,白榆的核心意思就是“未来预期收益尽可能大”。
翻着翻着,史经历忽然指着一个人名说:“翰林院编修张四维如何?
听说此人英遇豪迈、交游广阔,又出自山西富商大族,可谓是有钱有势!
何况又是翰林院词臣,名标清流,只要不自己作死,前途必定不会差。”
白榆诧异的看了眼史经历,这位失节老哥你还是有点眼光的啊。
这张四维在二十年后还真当过几天首辅,虽说时间不太长,但好歹也是爬到了文官顶端。0*0,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而后白榆摇了摇头,否定了说:“商人重利轻义,容易首鼠两端、反复无常,非良师也!”
未来的政坛极度激烈动荡,随时都有可能逼人做出两难抉择。
在原本历史上,张居正做首辅时遇到丁忧,次辅张四维哭着喊着求张居正夺情留下;
而张居正死了后,张四维身为首辅跳起来猛踩张居正,全盘推翻张居正的新政。
拜了张四维这种老师,说不定哪天就被背刺了。
史经历还挺纳闷的,就你这种人品,还这么挑剔别人的人品?莫非这就叫双标?
随即史经历有看中了另一个人,指着名册上的名字说:“国子监祭酒潘晟如何?
此人刚正不阿,其他翰苑词臣都写青词希图幸进,只有此人不屑于此,坚决不写青词。
这样的人品堪称高风亮节,总能配得上给你当老师了吧?”
白榆:“......”
你踏马的是不是二极管思维?不想找张四维,就要找这种的?
如果拜这种人当老师,自己在嘉靖朝还有出头之日么?或者说,还能活下去么?
史经历见白榆还是不满意,继续翻阅名册,过了一会儿,又看中一个人。\w?e\i?q~u\b,o^o-k!.?c,o·m_
“翰林院修撰吕调阳如何?他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大比的榜眼,为人温厚简朴,有口皆碑。”
这可是未来的大学士,白榆犹豫了一下后说:“可以先作为备选。”
史经历疑惑的问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白榆答道:“太偏了。”
“什么太偏了?”史经历还是没明白。
白榆心细如发的指出说:“我的意思是,他来自广西,这地方太偏了。
你放眼朝廷内外,有几个广西人?乡党太少,势力就少一大块,这就是缺憾。”
史经历:“......”
这位新鲜出炉的白秀才,你是不是太过于挑剔了?
如果一起去喝花酒,你肯定是说“换一批”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而后又推荐了几个人,但白榆始终都不满意,于是史经历就不耐烦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满朝就没有配得上你的人?
要不你去问问当今最热门的四大青词高手,看人家收不收你吧!”
“那倒也不必。”白榆同样也唉声叹气,“没想到,称心如意的老师如此难找。”
四大青词高手虽然陆陆续续进化成了四大青词宰辅,但都是和嘉靖皇帝绑定死了的。
而且士林名声不咋地,在历史上大都没干几年就成流星了。
史经历快速翻动着名册,抱怨说:“翰林院、六部、各寺监都翻完了,再翻就是裕王府、景王府的讲官了!”
目前嘉靖皇帝迷信玄学,并没有立东宫太子,裕王和景王是唯二成年皇子,还都在京城居住。
两位皇子所享受的各方面待遇一模一样,最后谁能继承大统,还真不好说。
白榆灵机一动,连忙说:“且看裕王府的讲官都有谁!”
史经历看了眼后,介绍道:“裕王于嘉靖三十一年出阁开讲,当时选任的两位讲官是高拱和陈以勤,一直至今,九年未变。”
对历史爱好者来说,高拱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