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重地说:“这是你理解错了。再强大也不能懈怠,停滞就意味着退步。”
“对对对,我确实有偏见。”章邯顿时惭愧起来。
吴巨稍作放松,接着用事先想好的借口解释:“我只是力气天生比别人大些,具体招式并不精通,所以有时得向你讨教。”
“原来是这样,这叫天赋异禀吧,我师傅说过类似的事。”章邯顿时领悟。
还没等吴巨开口,章邯已经在脑海中填补了所有细节。
这时,远处传来喧哗声。
“让开!要塌了!”
巨木摇摇欲坠,悬于半空,下方劳作的兵士毫无察觉。提醒声传来,他们下意识抬头,只见木柱急速坠落,迅速放大在视野中。众人本能地闭眼护头,有人想逃却被恐惧定住了双腿。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飞身而起。撞击声响起,却没有预想中的惨状。一名白衣男子以单薄身躯撑住了巨木,那姿态仿佛顶天立地。
众人凝视着他的背影,连章邯都惊讶得合不拢嘴。吴巨松了一口气,庆幸自身的力量与体魄因特殊能力而大幅提升。他外表看似清瘦,实则肌肉紧实,充满爆发力。
“这般反应都不合格,如何上战场?”他对身旁仍护头的士兵说道。将巨木掷开后,他拂袖离去,留下一片惊叹。
“那木头至少三百斤,下落时更重。”
“不对,怕是有更多!”
“不知他是谁?从未见过如此人物。”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吴巨出手相助只是片刻间的事,没几个人注意到他的样貌,但军中一位力能撼动百斤巨木的强者的传闻迅速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夸张。
第131章 合纵与抵御的新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对吴巨而言,顺手救下几人不过是小事一桩。作为医者,救治他人是他职责所在。
接下来的几天里,吕不韦坐镇函谷关,与诸将多次发起进攻,却毫无收获。这是秦国早有准备的结果。能够担任纵约长的都是顶尖人物,孙隐自然也在其中。
合纵并非易事,否则纵横家也不会声名显赫。
……
“韩国与我国本为姻亲,韩王曾朝见昭襄王,如今却参与合纵,与孙隐 ** 抗秦,难道韩国人都背信弃义吗?”蒙武领军至城下,大声质问。
“秦国明知与韩国是姻亲,为何当初还让蒙骜攻韩?况且主事的是周王,我们拥立周王室有何不可?反而是秦国不够忠诚。”城头上的韩将高声回应。
蒙武略过此话,接着说:“若韩国愿意退出合纵,秦国愿与韩王订立盟约,不再侵犯韩国,也对合纵之事既往不咎。”
“妄想!”韩将断然拒绝。
韩国绝不会退出合纵。年初蒙骜攻秦时,韩国就深受其害,这次合纵的成功离不开韩国的推动。既然有了反击的机会,韩国怎会轻易放弃?
吴巨站在战场后方,由近卫保护着。
听着蒙武与韩将争论,他感到十分无奈。七国之间的纠葛本就复杂,各种背叛、忠诚的戏码层出不穷。
吴巨到达函谷关的次日,蒙武率三万秦军攻打三川郡的一座城池。敌方将领吴巨身份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孙隐并未亲征。几天前,孙隐自三川郡撤军时亲自截击蒙武,自此便未曾领军,只下令坚守,意图拖延时间。
此次合纵行动相当仓促,阻力重重。当前孙隐能调动的仅有韩魏联军,燕赵楚三 ** 队尚在路上,具体是否真的行进中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韩国与魏国在七国之中战力较弱,韩国实力本就不强,而魏国虽有昔日天下闻名的魏武卒,但在吴起离开后,这支军队已风光不再。此外,韩桓惠王和魏安厘王也非雄才大略之辈,无法让孙隐完全信赖。因此,孙隐成为纵约长后,便决心拖延至燕赵楚三国援军到达。
仅凭韩魏两国,离真正的合纵还很遥远,通常意义上的合纵至少需要五国或三国联合。并非孙隐对合纵抱有执念,只是韩魏确实难以依赖。相较之下,赵国和楚国的战斗力更为可靠,它们在七国中排名仅次于秦国。燕国稍逊,但也绝非弱国。待援军到达,便可正面迎敌。在此之前,他们需确保函谷关外所有城池的安全,特别是三川郡。
最终,蒙武的进攻以平局收场,双方损失不大,各自返回。吴巨原本想体验战争,如今也算实现了部分心愿。
洛阳。
周王端坐于大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