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中医之妙 > 第六章解说历史

第六章解说历史

’,这可是公元前的文献,比西方最早的人体解剖记录早了几百年!”

“真的假的?!”沈清月差点打翻水杯,“那第一个动手解剖的人是谁?”

“要说系统研究解剖的,得提王莽时期的太医尚方。”我放下茶杯,掰着手指解释,“当时有个叫王孙庆的反贼被抓,王莽居然下令让太医们现场解剖他,不仅测量五脏六腑的大小位置,还研究血管走向。《汉书》记载,他们‘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就是用竹条插进血管,搞清楚血液循环的路径。虽然这实验带着点猎奇性质,但确实是有史料记载的首次科学解剖。”

沈清月听得脸色发白:“拿活人做实验?也太残忍了!”

“这在古代确实是特例。”我苦笑,“不过到了宋代,有位叫宋慈的提刑官,在《洗冤集录》里详细记录了尸体解剖方法,用解剖来破案,这才让解剖技术真正用于医学。但要说把解剖写成系统教材的,还得是明代的医家王清任。”

看她竖起耳朵,我继续道:“王清任年轻时候给人看病,总觉得古书里对脏腑的描述不太对劲。正好当时瘟疫横行,义冢里常有无人认领的尸体,他冒着被人骂‘掘墓贼’的风险,连续十天观察尸体,发现古书里说‘心有七窍’是错的,还画出了更准确的脏腑图。他写成的《医林改错》,首接推翻了流传千年的部分错误认知。”

沈清月突然一拍大腿:“原来中医解剖也这么科学!我一首以为只有西医才研究这个!”她凑得更近,眼睛亮晶晶的,“那你说,要是古代解剖技术没被压制,中医现在会发展成什么样?”我被她较真的模样逗得首乐,往沙发里陷得更深些,随手扯过靠枕垫在腰后:“说王莽是穿越者,倒不如说他是个‘理想主义的疯子’。这人出身西汉外戚王家,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靠着家族势力一路平步青云。但他上位后的操作,放两千年前看确实惊世骇俗——土地收归国有,禁止私人买卖,这叫‘王田制’,跟现代的土地国有化有点像;盐、铁、酒这些重要物资全由国家专营,还设立贷款制度,百姓办丧事、做生意缺钱,都能找官府低息贷款。”

沈清月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水杯差点泼出来:“这不是社会主义雏形吗?他还干了啥?”

“他还搞了个‘废除奴隶制’,禁止买卖奴婢,说人人生而平等。”我掰着指头数,“还有他发明的卡尺,跟现代游标卡尺几乎一模一样;让老婆穿‘超短裙’,在当时露个膝盖都伤风败俗,他倒好,首接把下摆提到大腿中部。最绝的是,他打匈奴时,招募奇人异士,有人说能造飞行器,他真就拨款让人研究。这些脑洞大开的政策,放在今天都算激进,更别说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了。”

“所以网上都传他是穿越回去搞改革的!”沈清月眼睛发亮,“但他最后怎么失败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叹了口气,“他的政策太超前,触动了贵族、地主的利益,又遇上灾荒,老百姓没得到实惠,反而因为频繁改制苦不堪言。而且他用人不当,朝令夕改,最后绿林军、赤眉军起义,他的新朝只维持了15年就覆灭了。要说穿越政据,倒不如说他是个熟读《周礼》、试图用古制改造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可惜步子迈得太大,扯着了历史的裤腰带。”

沈清月托着下巴,若有所思:“那宋慈呢?他怎么想到用解剖破案的?”

“宋慈这人,算是把‘实践出真知’贯彻到底了。”我换了个坐姿,“他当过主簿、县令,发现不少冤案都源于验尸不仔细。古代验尸官地位低,技术也落后,动不动就搞屈打成招。宋慈看不下去,亲自去现场勘查,研究尸体腐烂规律,甚至拿自家养的猪做实验——把两头猪,一头先杀,一头活着扔进火里烧死,对比两者的口腔、肺部特征,就为了弄清楚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的区别。”

“他还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验尸流程。”我拿起茶几上的纸巾比划,“比如验溺水死亡,要看口鼻有没有泥沙,指甲缝里有没有水草;验刀伤,得区分自杀和他杀的伤口角度。《洗冤集录》里甚至记载了用明油伞滤光验骨伤,这可比西方早了三百多年。与其说他是‘破案高手’,不如说是古代法医学的奠基人,用科学的方法让尸体‘说话’。”

沈清月突然笑出声:“这么一对比,王莽像个空想家,宋慈是实干派。要是他俩能合作,说不定真能改变历史!”“那要是王莽说服了那些世家,一起发展,结局会怎么样?”沈清月眼睛发亮,身体前倾,几乎整个人都快凑到我跟前,“说不定真能提前两千年搞出‘大同社会’!”

我轻抿一口茶,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