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短篇恐怖故事:睡前故事 > 第249章 结语

第249章 结语

烟火落纸时——致所有相逢的灯火

一、当稿纸成为第二颗心脏

此刻敲下最后一个标点时,窗外的梧桐正落着今年第一茬黄叶。′白¢马^书.院, ¨免,费?阅\读`风卷着叶尖扫过玻璃,像极了三年前某个深夜,我趴在桌角改稿时,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那时台灯的光晕里浮着细灰,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从23:59跳到00:01,屏幕上的文字还在洇开水汽——主角在雨巷里弄丢了伞,而我在现实里弄丢了睡眠。

说起来,这本稿子最初只是手机备忘录里的几行碎句。2022年冬天,我在通勤地铁上看见一个穿驼色大衣的老人,他怀里抱着个油纸包,包角露出半卷泛黄的线装书,下车时忽然对身边的年轻人说:“你看这雪,像不像民国二十三年那场?”那一刻车厢的喧嚣突然退潮,我盯着老人袖口磨出的毛边,忽然就想写一个关于“遗忘与重逢”的故事——后来才知道,这念头不过是颗火星,而真正点燃整片荒原的,是之后无数个被咖啡渍浸透的清晨,和被台灯烤暖的午夜。

写作时总觉得自己像个拾荒者。走在街上会突然停步,记录下某个路人的口头禅;买菜时听见摊主与顾客的争执,会在塑料袋上速写他们的眉眼神态;甚至有次在医院输液,邻床阿姨讲起她年轻时当火车乘务员的故事,我举着吊瓶蹲在床边记了半小时,针头回血了都没察觉。这些碎片起初像散落的星子,直到某天在草稿纸上排列开来,才发现它们早已连成了银河——主角林秋河总在傍晚去巷口买桂花糖,原是我家楼下卖糖粥的张奶奶,她每次舀糖时手腕都会抖三抖;书里那座藏着秘密的老图书馆,原型是大学时常去的古籍室,管理员大爷总在午休时对着窗台上的文竹哼《茉莉花》。¨小/说-宅- ,免*费_阅/读′

最艰难的是去年夏天,写到主角在战乱中与家人失散的章节,连续两周对着空白文档掉眼泪。有天深夜实在写不下去,给编辑发消息说:“我好像把他们弄丢了。”半小时后收到她的回复,只有一张照片:她办公桌上摊着我的手稿,旁边放着杯冷掉的茶,桌角贴着张便签,上面写着“秋河会找到路的,就像你会写完一样”。那天我对着屏幕哭了很久,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忽然意识到,原来这趟孤旅从来不是我一个人在走。

二、那些照亮过黑夜的灯火

想在这里郑重地列一串名字,像清点珍藏多年的贝壳,每一颗都带着潮声。

首先要谢我的编辑阿雅。她是第一个读完初稿的人,在我因为主角人设崩塌而自我怀疑时,她发来长达三千字的修改意见,末尾写:“你笔下的人物不是提线木偶,他们有权利在暴雨里迷路,也有权利在泥泞里长出翅膀。”后来她陪我改了七版大纲,有次为了讨论一个场景的光线处理,我们在咖啡馆从下午坐到打烊,直到店员来收桌,才发现两人面前的纸巾上画满了不同角度的窗户草图。交终稿那天她给我寄了盒薄荷糖,附言写:“以后不用再靠喝咖啡续命了,薄荷糖提神,还护胃。”

然后是我的家人。母亲总在我熬夜时轻手轻脚推开房门,把热牛奶放在桌角,从不问我写到哪里了,只是说:“累了就看看窗台上的绿萝,它今天又长了片新叶。”父亲则默默承担了所有家务,有次我偶然发现他手机里存着我的小说片段截图,背景是他在工地搬砖时的照片,汗水浸透的工装上沾着水泥灰,而截图里的文字是主角说“日子会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看见光”。`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写到这里突然鼻子发酸,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叙事结构,却用最朴素的方式,把“坚持”二字种进了我的骨血里。

还要谢我的读者群里的“夜猫子们”。记得去年冬天有个读者叫“小苔”,每天凌晨一点都会在群里发“催更打卡”,附一张她画的主角q版插画。有天她突然消失了一周,再出现时说自己住院了,化疗期间靠看我的文字撑过来,“每次难受就想,秋河还在找回家的路呢,我也不能先认输”。那一刻我才明白,写作从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彼此救赎。后来我把小苔的插画打印出来贴在书桌前,每次写不下去就看看,想着远方有盏灯火在等,便不敢懈怠。

还有街角那家24小时书店的老板陈叔。我常去他店里写稿,他会给我留靠窗的座位,免费续杯白开水。有次我忘带充电器,手机没电了,他默默把自己的备用机借给我,说:“当年我女儿也爱写东西,可惜……”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我看见他转身时擦了擦眼睛。后来我才知道,他女儿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而我写稿的那个座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