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年年清了清嗓子:
“李老师,是这样的,过会儿我们,我和苏冰想先去各个拍摄区域熟悉一下环境,可以吗?”
“因为我们这个节目没有具体的剧本,拍摄到的素材能不能出彩,很大程度上就看我们能不能抓到那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和‘闪光点’了。′2¨疤¢墈′书*王! +哽~薪!醉`全¢”
她坦诚地解释起来。
《我这样生活》一季共12期,每两期观察一位艺人。
李若荀此时准备拍摄的就是第11期。
这意味着李若荀在接下来整整几天的时间里,都将全程生活在镜头的注视之下。
别墅他经常活动的区域,比如书房、练歌房,卧室,都会被安装上固定机位。
除了必要的固定机位,外出的话跟拍小组也将全程跟随。
作为一档口碑极佳的观察类综艺,《我这样生活》向来以“真实”著称。
因为节目性质,所有没有类似任务卡啊之类的一些东西,也没有编剧组。
但跟拍时间如此漫长而琐碎。
如果有人看过监控一定能明白,监控里的日常生活很少有有价值的画面,多数时候你会觉得这人干事走路怎么都这么慢?
简首就像开了0.5倍速!
所以这就需要剪辑组在剪辑的时候寻找出一条“主线”,增加故事感和可看性了。¢齐.盛+晓`税~枉_ +毋′错\内.容-
“我的职责嘛,除了日常跟进,主要就是贴身处理艺人的各种事项,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但实话实说,有些时候,咱们的日常生活确实……嗯,可能会比较平淡。”
“很正常,毕竟是日常生活嘛,谁的每一天都能全是爆点呢?”
“所以就需要我们这些幕后人员多观察,甚至在不干涉的前提下,引导一些有意思的反应了。”
“嗯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特别的切入点,我们也会一起想办法,看能不能策划一些既符合您日常习惯,又能让观众感兴趣的小环节。”
她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表现了专业性,也给予了李若荀足够的尊重。
姚年年在各类综艺里带过不少艺人了,深谙此道。
真人秀,说到底也是“秀”。
虽然咱这节目是没编剧,但也不可能拍成平淡如水的监控吧,那样后期剪辑都救不回来!
李若荀微微颔首:
“当然可以,这边请。”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别墅二楼的练歌房。
当李若荀推开隔音门时,姚年年和苏冰几乎是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被眼前的景象小小地冲击了一下。′4`2`k*a^n_s,h?u?.¨c/o+m/
这哪里是寻常别墅里的一个房间,分明就是一个专业级别的小型录音棚!
房间的面积相当可观,墙壁上覆盖着深色的专业吸音板,错落有致的几何图案不仅起到了功能性作用,更增添了几分现代艺术气息。
靠墙的一侧,从古典吉他、电吉他、贝斯到电子琴、合成器,各类乐器琳琅满目。
另一侧,则是专业的录音设备,巨大的调音台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旋钮和推子,旁边立着高品质的监听音箱和悬挂着防喷罩的电容麦克风。
“哇……好专业啊!”
姚年年感叹起来。
虽说不是音乐方面的业内人士,但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也知道某些艺人为了包装人设,对外宣称的“原创”歌曲,实则多是团队重金收购而来。
可李若荀,光看这架势,就知道他是有真东西的。
苏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视线最终落在了房间一角的工作台上。
工作台的台面上散落着不少手稿。
五线谱本摊开着,上面用铅笔写满了密集的音符和修改的痕迹。
旁边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是手写的歌词,字迹清秀有力,间或有些涂改和圈点。
这些看似凌乱的笔记,却像是一扇窗,窥见了创作者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苏冰的眼睛倏地一亮,他走到工作台旁,并没有伸手去触碰那些手稿,只是微微倾身,仔细地看着。
他似乎能想象到李若荀坐在这里,戴着耳机,时而低头在五线谱上疾书,时而抱着吉他轻声哼唱的场景。
或许那一个个动人的旋律和词句便从这里诞生。
“这些……都是您创作的歌吗?”
苏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