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想法也很简单。
只需要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就可以了。
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凭牙牌每月限购三斤各地藩王府邸,按亲王岁禄比例配给六大商帮,所谓的六大商帮,在这个时代,其实就是晋、徽、浙、粤、闽、陕六大商帮,然后让他们每年竞标区域经销权,再故意制造供给缺口,如每逢朔望日才开放申购,引发抢购风潮。
至于其他手段,朱允熥就不准备用了,毕竟这些白糖他还准备也让百姓们使用呢。
最关键的,其实也就是包装了。
给大户们的白糖,包装弄得上档次一些,自然而然他们为了面子就会疯狂购买了,毕竟他们有钱;而给普通百姓们的白糖包装就差一些,他们就不在乎什么档次不档次,更不会在乎面子,只要这白糖好吃就可以了。
等朱允熥回到东宫的时候,见很多烛火已经熄灭了。
他不禁脸色微冷。
好啊。
往常,这东宫的烛火可是不会这么早熄灭的。
对于皇宫而言,各个地方灯火通明是必须的,毕竟皇室又不缺钱。
可为何今日这么早就熄灭了?
不就是觉得自己回来晚了,故意的么?
让他看不清路,恨不得天黑他直接摔死?
估计就是吕氏令人这么做的。
自己这个后妈,看起来贤惠,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好人!
毕竟,自己现在可是和吕氏的儿子争夺皇太孙的位置,吕氏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恨死他了吧?
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朱允熥躺在床榻上,缓缓睡去。
第二日。
奉天殿。
朝会。
朱允熥本来以为,今日不会有什么大事情,可谁知随着各种事情商议处理完毕后,鸿胪寺卿忽然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孜孜,惟念祖宗创业之艰,子孙守成之重。皇太子标,孝友仁厚,克承大统,然天不假年,中道崩殂,朕心恸悼,每思及此,怆然涕下;皇孙允熥,乃太子嫡嗣,常氏所出,少而聪颖,长而端谨。孝悌出于天性,文武兼于一身。昔朕尝观其言行,谦恭有礼,勤学不倦,尤通经史,兼明韬略,实乃宗室之英,社稷之器。”
“今特册封允熥为吴王,锡之金册,授以宝印。封地江南,建藩杭州。杭州古称吴越,襟江带海,民物阜丰,实乃东南形胜之地。朕以尔年少有为,当体朕心,抚绥黎庶,屏藩王室。赐尔吴王府第,规制如亲王例。设长史、护卫、典仪等官,悉依祖制。岁禄万石,缎百匹,金银器皿、车马仪仗,皆从优厚。尔其恪守祖训,勤修德业。敬天法祖,亲贤爱民。毋骄毋纵,克勤克俭。文武之道,张弛有度;刑赏之权,务存宽厚。江南财赋,国之根本,尔当悉心经理,以副朕望。”
“内外臣工,宜共辅弼。浙江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以下官员,凡吴王教令,当凛遵施行,不得怠慢。如有奸邪欺罔,离间宗亲者,朕必严惩不贷於戏!尔尚慎乃职,永保富贵。朕之子孙,当同心同德,共扶社稷。钦哉!”
圣旨以黄绢誊写,钤‘皇帝之宝’,大理寺卿高声朗读,文武百官和藩王还有朱允炆、朱允熥,别管这个时候有什么想法,纷纷跪下听旨。
这个时候,整个奉天殿都寂静了下来。
朱允熥太意外了。
不是皇爷爷朱元璋,准备推迟封自己为吴王的时间吗?
所以才特意让他自己想办法花钱修建吴王府。
怎么,今日就在朝会上宣布了?
这不对劲啊!
难道说,是他误会皇爷爷了,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朱允熥并没有多想,他和文武百官一同起身。
这个时候,奉天殿内寂静无声,很多官员脸色哗然大变,怎么朱允熥忽然被封为吴王了?
天啊!
这代表着什么,他们太清楚了。
朱允熥是正了八经的皇家嫡系,其父朱标、其母常氏的出身,都代表着朱允熥的法统地位,封其为吴王,就是在强到朱允熥的地位。
而封地选择杭州的政治意义,则是杭州是江南经济中心,暗示朱元璋对其寄予厚望,同时制衡其他藩王。
朱允炆此时更加心绪复杂,他感觉天都塌了,怎么皇爷爷突然封朱允熥为吴王了?皇爷爷这是要做什么?
朱允熥作为朱标嫡次子,若封吴王,掌管江南富庶之地,这意味着皇爷爷可能有意平衡皇位继承体系,防止自己独大,甚至可能已经偏袒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