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允熥能说出来这么多,必然是其临时想出来的,而并非是提前准备好的,这是让他朱元璋最感到满意的地方。
“就这些了么?还有没有?”
朱元璋似乎没有听够,让朱允熥继续讲,朱允熥也没有犹豫,接着道:
“除了这些之外,剩余的就是平抑粮价了,官府以常平仓存粮平价售粮,打击奸商囤积居奇;还有以工代赈,组织灾民修水利、筑道路,按劳发放钱粮。”
其实赈灾的基本流程就是这样的,朱元璋对于官员贪污的事情处罚格外严厉,而往往赈灾是官员们贪污的最好时机,这也就导致洪武朝赈灾流程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了。
“官员们,如何派遣?”
朱元璋询问道。
整个奉天殿内,文武百官们就看着这对爷孙俩,这个时候商量起来了具体的赈灾方案和步骤,他们面面相觑,看来陛下这是对三皇孙朱允熥殿下越来越满意了啊。·E\Z`小\说/网. ¨更*新*最′快.
唯有朱允炆,脸色黑的吓人!
怎么,朱允熥连这个都懂?
朱允熥明明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啊,更何况赈灾的事情也不会记载到圣贤书中,赈灾的流程和具体方法,朱允熥是从哪里得知的?并且还记得如此清楚?
反观自己。
根本摸不到头脑,不清楚到底如何赈灾!
自己,真的要被朱允熥给比下去了!
“官员们如何派遣,这个孙儿也有想法,在孙儿看来,应该由朝廷派遣钦差御史最合适不过,都察院派遣巡按御史或监察御史赴台州监督赈灾,确保钱粮发放公正。”
“亦或者是户部专员,由户部侍郎或郎中携带赈灾钱粮赴浙江,协调地方执行。”
“至于地方官员方面,布政使、按察使都要共同督办赈灾,布政使司负责钱粮调配,台州的知府、各县知县直接执行赈济,里甲长登记灾民并分发物资。”
说到这里,朱允熥觉得索性自己都说这么多了,不如就在这朝会上,把台州赈灾的各项标准具体定下来,毕竟早一日定下了赈灾标准,钱粮也能早一日的调派到台州那边去。
让百姓们能尽快的渡过灾情,有饭吃,有地方住。
“根据我大明朝的《赈济令》,此次台州蝗灾,应按照大口日给米五合,小口三合的标准发放赈灾粮食。”
“银钱补助方面户部从太仓库拨银,或截留浙江当年部分税银,发放标准为每户赈银一到二两,用于购买农具、种子。”
“等到灾情控制的差不多了,就需要尽快让台州恢复生产,由工部指导修复水利,布政使司提供种子、耕牛借贷,最后奏报核验,巡按御史回京后向朝廷汇报赈灾成效,户部审计钱粮使用。”
朱允熥把详细的赈灾流程说了一番。
朱元璋忍不住拍案叫好。
“好,好,好!”
“咱的乖孙,真的是忧国忧民啊!”
朱元璋没有吝啬夸赞之词,这让文武百官们心中也有了一个谱,看来这场夺嫡之战,三皇孙朱允熥殿下的胜算越来越大了啊。
朱允炆,则低着头,眼神冰冷!
也就是这个时候,右佥都御史吴伦,看准时机,站出来言道:
“陛下,不妨令翰林院学士练子宁、户科给事中卓敬、兵部郎中王德,负责主持台州蝗灾之事。”
吴伦今日朝会的目的,就是负责想办法让朱允炆、朱允熥的属官们,参与到台州蝗灾之事。
原本还在想,用什么理由呢。
可没想到,今日商议台州蝗灾之事,陛下忽然考校两位皇孙,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三皇孙朱允熥能力如此之强,很快就拿出来了一套赈灾的方法。
这简直就如了他的心愿,他正愁该怎么让两方的人马参与到此事中的,眼下既然朱允熥提出了赈灾的方法,那让朱允熥的属官参与到其中,很合情合理吧?
同时,朱允炆这边,因为朱允炆未能像朱允熥那般,及时回答出治理蝗灾的方法,这导致在皇嫡之战中,朱允炆落后了一筹。
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和其手底下的官员必然需要想办法补救,眼下派人到台州之地赈灾,自然也符合朱允炆等人的想法,吴伦这个时候能肯定,练子宁等人不会拒绝的。
练子宁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踏入仕途以来始终在翰林院修撰,是目前朱允炆手底下的文官。
卓景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担任户科给事中至今,负责检查户部钱粮和税务,论官职的话,赈灾的事情也由卓景负责,再加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