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很。
他手指搭在眼睛上不动,指缝渐渐变得潮湿,许久之后,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里。
第17章 “没什么意思,不想去了。”
山中岁月倏忽而过。
在山下度过的一日假期短暂得仿佛只是一个瞬间, 回来之后,日子快得让骆星感到恍惚。
她与江云宪之间恢复风平浪静,仿佛真如她说, 他们指间两清了, 恩怨皆不存在。
八月二十, 国学馆暑假班的课程正式结束。
下山的前一天,大家去附近的道观做义工。
步行大约半小时, 抵达梧桐观。
去年老道长仙逝后, 唯一的弟子外出云游未归, 如今守观的阿婆是附近的村民。
骆星去年见过这位阿婆给国学馆送菜,自己种的茄子辣椒, 润紫翠绿, 挂着清凌凌的水珠,满满攒了两筐。
怎么也不肯收钱,说她一人吃不完,烂地里了也浪费。
骆星与阿婆说过几回话,得知她娘家是枝陵的,两人居然是同乡。
阿婆待骆星要比旁人亲切些,端给她的绿豆汤里掺了甜津津的蜂蜜。
观里平日就被打扫得干净整洁, 留给大家的活儿不多, 他们更像是来参观的。
三三两两的人拿着扫帚抹布,扫扫地,擦擦灰尘。
新来的还觉着稀奇, 四处转悠,去年来过的已经学会摸鱼, 坐在檐下喝汤。
清凉山风穿堂而过,铜铃脆响。骆星席地而坐, 塌着肩背靠在圆柱上,时不时端着绿豆汤往嘴里送。
江家显抢过她的碗,不客气地尝了一口,震惊道:“你的绿豆汤怎么是甜的?”
“绿豆汤都是甜的。”骆星漫不经心地笑着狡辩。
“其他人的汤只有绿豆味。”
“是吗?”
江家显又喝了两口,再三确认:“你的汤里有股蜂蜜味。”
骆星咂了下舌,“嘴巴这么灵。”
“杜阿婆对你真偏心。”
“毕竟是老乡嘛。”
骆星双手交叉枕在脑后,江家显扯过一个莲花拜垫,坐她旁边,问:“明天下山,你直接回家吗?”
骆星一听就知道:“你有别的安排?”
江家显:“开学还有十天,出去玩吗?”
骆星兴致不高。
江家显忽然间想起孟家那位老太太曾对他说,“家显啊,多带我们星星玩儿,她一个人在洛京怪孤单的,别欺负她。”
他当时怎么回话的,忘了,大概也没放在心上。
从什么时候起,骆星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洛京的生活,不需要谁带着了。
骆星不懂江家显突如其来的沉默,以为他耍脾气,顺着他刚才的话问:“打算去哪儿,你有想法吗?”
“阜母岛。”
阜母岛是座旅游资源丰富的南洋小岛,骆星跟着章连溪去过。
她不是个扫兴的人,闲着也是闲着,“去呗。”
江家显喝完绿豆汤,把粗瓷碗塞回她手里,刚才那丁点不知名的低落情绪烟消云散,“那算你一个。”
骆星点头,她打了会儿盹,不知道江家显什么时候走的。
阿婆喊她吃西瓜,自己种的,个头虽小,内瓤鲜红,被井水湃过以后清甜解暑。
骆星咬着西瓜,听到木窗外闹闹嚷嚷,有人一惊一乍,发现了什么。
走近看,众人围在矮坡上。
灌木丛旁有一具小狗尸体,棕麻色,断尾。从体型判断应该出生没多久,还是个幼崽。
大家讨论要把小狗埋了,开玩笑说要阿婆替小狗算一卦,选个风水宝地。
但阿婆说今天是戊日,不宜动土。
打算要挖坑埋狗的人一下犯难,虽然不懂什么戊日,也没再动手,怕犯忌讳。
人群稀稀拉拉从矮坡上散开,热闹转移去别处,没多久,便无人再关注灌木丛旁被日光曝晒的小小一团棕麻。
骆星问阿婆不宜动土,小狗尸体该怎么办。
“那块地太晒了,我先替它挪到阴凉地,这样行吗?”
阿婆沥干瓷碗里的水,说:“不用担心,待会儿找个树洞放着就好了。”
骆星心里拧的结松了下,阿婆笑盈盈地指着窗外:“这不是还有人管吗。”
骆星朝敞开的窗户看去,灌木丛旁多了个瘦瘦高高的背影,拎起小狗沿窄路往山里走。
枯枝落叶发出窸窣碎响。
江云宪在一个树洞前停住脚步,扒开缠绕的爬藤野草,将小狗放进去,往它身上盖了片绿油油的荷叶。
骆星跟上前,弯下腰往树洞里瞧,狗崽像在绿荫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