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仍在对峙,刘邦这样身份的人,被射中胸口,可不算是简单的伤,稍不留神就会影响士气,所以刘邦当即的反应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脚,并大喊:“天啊,射到我的脚指头了,孩儿们给我报仇啊!”】
【然后装得很轻松地回到了营中,回去后就趴下了,也是不容易。】
“............”
刘彻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早该适应......适应个屁啊!他们大汉的开国皇帝还要不要面子了?!
不行,万一天幕再继续讲他们“刘”家,岂不是要一直丢脸下去?
而且刘彻其实也不想一直听这些事,毕竟他早都知道了。
刘彻想知道的,是他不曾知道的“未来事”。
他想预见,他想提前知道那些“历史”。
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将他想要了解的东西传达给天幕,让天幕下一期讲他想知道的东西?
【刘邦到这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年纪不算小,不过人很□□,养好伤之后,又回到了前线,不过这时候,项羽那边算是有了个不好的消息,因为韩信去对付齐国了,而我们先前也说过,郦食其也去了齐国。】
【其实郦食其去齐国游说,原本已经成功了,以田横和田广叔侄为首的齐国,在权衡利弊和综合考虑之后,已然决定弃楚归汉,并准备择日南下伐楚,可就在郦食其说服齐国的同时,十月,韩信也完成了整军备战,与齐军隔岸对峙。】
【既然齐国已经选择了汉为盟友,准备归附汉国,那自然是不想打了。
于是这一份情报传到了韩信这里,韩信也随即下令,让大军就地休整,停止渡河攻齐。】
【但这时有一个人出现了——这人是个有名的辩手,名叫蒯通,他劝韩信,说韩信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食其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而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
【功劳这东西,谁不想要,而且当然是越多越好,更何况韩信获知这情报,也完全可以当不知道。】
【于是韩信一听有道理,就当自己不知道这情报了,然后率兵渡河击齐,而这时齐国因为已决计降汉,所以对汉军戒备松懈,韩信便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啊这。
也是不曾想到过的过程。
但并不意外。
毕竟功劳这种东西,就意味着权力。
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谁不想获得更多的权力。
只能说,哪怕看似在同一阵营中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立场。
而他们不过是朝着同一份利益努力罢了。
想到此,嬴政不由觉得自己已然能预想到诸如韩信这些人的结局......大敌当前,都在互相“吞吃”彼此的功劳和利益,那等真的安定下来后,卧榻之处能容他人鼾睡?想那刘邦先前去韩信和张耳大营时的所为,怕是不能容忍吧。
不知道天幕会不会说到这部分。
嬴政希望天幕能说到,好叫这些同一阵营的人听听看,自己最后究竟会是个什么下场。
而到时候于他再有利不过。
不过万一天幕没讲到......到时候又要怎么办?
此时嬴政竟然也在思索和刘彻一样的问题。
他们都不会是将主动权轻易让出去的人,没想到这时候还思维同路了。
不过现在想这么多,也没解决办法,只能先继续听下去——
【杀完郦食其,齐王田广就一路逃到了高密,并派人向楚国求救,希望项羽能拉他一把。】
【项羽拉了,派了龙且去,不过韩信又玩起了“水战”,这回轮到他让别人“背水一战”了,不过别人没有他当初的布局和谋略,于是这一战的结果就是,龙且让韩信把他的退路给断了,并且军心也不稳了,最后整个齐楚联军溃不成军。】
【龙且于乱军之中被杀,副将周兰被俘,救援齐国的楚军不是被杀,就是成了韩信的俘虏。】
【这一战,韩信再次以少胜多,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了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齐国的所有筹码全输进去了。】
【而龙且一死,项羽的后方就算是危险了,堪称腹背受敌,兵疲粮尽。】
【这时候,就该抓住机会,然后这机会就被韩信给抓住了——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捷报,简单来说就是想要挟制称王,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