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陈胜吴广起义, 当时的沛县县令也想跟着响应起义的号召,刘邦的朋友萧何和曹参就劝这位县令,要不然把本县流亡在外的人都给召集回来,一来是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
【县令心想有道理,于是就派樊哙去召唤刘邦回来一起造反。】
【当时刘邦手底下已经聚集了数百之众, 所以这县令不久后就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反而引发变乱, 于是在刘邦带着队伍来到沛县城下的时候, 就见城门紧闭, 这县令说什么也不开门, 还觉得萧何和曹参等人跟刘邦走得近,准备捉拿并杀掉这两人。】
【但曹参和萧何是谁, 不提曹参, 就萧何那脑袋, 那注定就是干大事儿的人,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吗。】
【——这两人听到风声, 就连夜逃出了城外,投奔了刘邦。】
【之后刘邦的队伍驻扎在县城外,射了一封帛书到城中,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各路诸侯反秦的号召,于是沛县父老组织三千子弟就此响应,杀死了沛县的县令,还打开了县城城门迎接刘邦进城,自此称刘邦为沛公。】
此时的沛县县令:“............”
但是和会稽县的县令反应不同,沛县的这位县令倒是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毕竟人家会稽县的县令有明确目标,知道杀他的人是那位项羽,可到了沛县县令这里,杀他的可是整个沛县的三千子弟......
就突然感觉被整个县的人针对了怎么办?
他敢动吗?
他怎么敢动啊!
再说那刘季,还有萧何曹参等,还有那个樊哙......这人数加起来太多了,他真怕自己一个拿捏不住,现在这条小命就要玩完......
所以沛县县令擦了擦额角冷汗,心想还是先等等,先等等吧。
他这罪责也不小,等天幕结束之后,还不如等着请罪呢。
要是这期间那些人有异动,倒是便宜了他。
可若是没有异动,他这边也不好轻举妄动才是。
于是这会儿,被天幕提到的这几个,一时间倒是都默契“僵持”了起来。
你不动,我不动。
都在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一开始,刘邦的好运继续稳定发挥,占领了沛县之后,又打下了自己老家丰邑,下一个月,也就是十一月的时候,就又打下了薛县,一直到这里,都还挺顺利的,但此时被刘邦留守在丰邑的雍齿,竟是将丰邑献给了当时已经复国的魏国。】
【刘邦一看,这还行?这可是自己的老家丰邑啊,怎么转头就背叛了自己?】
【这简直就不能忍嘛,于是刘邦就率军返回去给自己找场子,结果没找回来......】
【这时候命运的齿轮已经运转到陈胜起义军被章邯剿灭这里,秦嘉准备立景驹为楚王,于是刘邦就想到要借兵,他想要去投奔景驹,借兵再次攻打丰邑,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去找景驹的路上,刘邦遇到了一个人——】
【有句话是“有舍必有得”,刘邦失去丰邑,因为失去丰邑而想去找景驹借兵,因为想去找景驹借兵,于是在路上碰到了这个人,因为碰到了这么个人,两人还一拍即合,甚至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以至于这人放弃了投奔景驹的念头,竟是就这样直接投奔到了刘邦这边,被刘邦授为厩将,即管理车马后勤方面的将领,然后两人才准备一起去找景驹借兵请援......】
【此时刘邦大概还不知道,这“有舍必有得”在他这里,可是让他捡到了个天大的便宜了!】
【“汉初三杰”,这就已经让他得到了其中的两个——】
【前面一个连夜翻城墙的萧何,后面一个路上偶遇的张良,这怎么能不说刘邦的运道就是好呢。】
“汉初三杰”这四个字一出来,秦朝上下几乎认真听的所有人,都不由得更竖起了耳朵——
仔细算一下,天幕讲到现在,都出场了多少个人了。
可能被天幕如此明确夸的,可真没几个。
萧何,张良......还有一个谁?出场了吗?
而这两人又有什么能耐?
此时被天幕提到的两人也是一脸怔然,有些意想不到,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骤然加速跳动的心跳声。
谁不想功成名就。
又有那个不想扬名天下——
当有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时,估计任谁也不想错过去。
所以此时被天幕如此提及,当然是免不了心情骤然的起伏。
但以天幕讲话内容的前后转变程度,还是先耐心听下去为好,免得后面又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