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生活的世界, 但直到坐在这扇逆光的玻璃窗前聊天的时候,画面才有了色彩。
就算是粗糙的、不够精致的色彩。
但她们在说话, 有人在听她们说话,去掉社会身份的壳子,只剩真实鲜活的她们。
周禧把琴港的素材混剪出来了一集当做开头,片尾还插了一个王知夏送她的彩蛋,跟她的片子结合得无比完美,周禧真要给王知夏磕个响头。
还有秦朗他妈,火锅皇后——暂且这样称呼她吧,周禧给她的备注就是这个,总不好直接叫人家“婆婆”。不知道她是不是听了儿子说什么,表现得对周禧的纪录片很感兴趣,要投钱打广告。
周禧觉得公是公、私是私,公私混在一起不太好。
火锅皇后直截了当地问:“你是怕跟秦朗分手的话尴尬?”
这话周禧倒不好接了,怕秦朗听说了扭头就来她这里嘤嘤哭。
火锅皇后让她不必担心,她只是看了周禧给火锅店的广告策划后,觉得周禧是个很不错的创作者,相信她的能力,还有就是纪录片跟她们品牌形象也挺符合的:“女人烦的时候不一定喝酒哈,来吃火锅也行。”
周禧被皇后逗笑了,感恩地接受了她给的投资,投桃报李亲自拍了给火锅店策划的广告。
火锅皇后是卖火锅底料起家的,资金链最富裕的时候在各大城市开了几家火锅店,结果疫情那几年受创严重关了一半的门店,庆幸的是网商销量还不错。现在她在寻求转型,一面开了几家快时尚的一人食小火锅店;一面研发网购速食,火锅这东西最适合做成预制菜,反正重点是秘制底料和蘸料,涮火锅的材料随心配。
周禧拍了一组系列广告,每条一分钟小故事:
拍都市白领在午餐时间下楼,在有空气净化系统的店里吃一人食小火锅;
拍健身后的几个好友相约健康水煮菜,点了火锅店的带火带锅外卖,围坐涮肉;
拍夜晚下班的打工人懒得做饭,路过店面外带一盒懒人套餐,回家一股脑倒进锅里。
对第二条广告,健身达人秦朗先生有一些意见。
周禧以为是对剧情逻辑的指导,结果大哥说那个跟周禧搭戏的男的,肌肉一看就是吃蛋白粉催起来的,不真实。
周禧:……
纪录片和火锅店的广告都是十一月上线的,赶上了电商狂欢节,周禧的大脸跟着促销广告满天飞,甚至出现在琴港地铁站的大屏上。
亲友们看到了就要拍照发她,搞得周禧都有点不认识自己那张精修过的美人图了。
秦朗最讨厌,给她做了好多表情包,可爱的、搞怪的、丑绝人寰的。
周禧受不了了,回击他:“等哪天分手了,你却还要在自家火锅店里看见前女友的广告,想想就替你恼火。”
秦朗果然恼火,发了个周禧拍桌子的动图,头顶往外冒花体字:“我要发疯!”
陆玖也发来消息,熟悉的风格,转发了一条她数据最好的广告,说了句“挺好”,周禧回复了几句客套的话,就没再聊了。
还有出版社,也想着蹭一波热度,赶在圣诞节之前把她的小说做出来,邀请周禧回琴港来做新书的签售。
首场签售会定在海边的一个书店里,这么冷的天,场地里居然也都坐满了。
有读者问答环节,好多粉丝并不是冲着书来的,可能根本都没看书,所以问题也跟故事情节无关。
有人问她的纪录片《酒吧夜旅人》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想表达的内容周禧觉得自己在片子里都表达得很明白,所以信口胡诌:“你看这个名字,时间地点人物,抓阄随便搭配的。”
还有人打听,说火锅店老板想让她当儿媳是不是真的。
周禧纳闷,这么真实的谣言是谁传出来的,但她装没听见,让主持人把话筒给下一位。
终于有读者问了跟小说有关的,却依旧是八卦,问她这本书是不是以自己为原型。
周禧:“所有的创作者在写作时,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影子吧,我小时候确实很用力喜欢过一个男生。”
读者:“然后你们be了?”
周禧:“可以这么说。”
读者:“那他现在是歌星吗?”
周禧:“这倒不是。歌星的设定是我这本书初稿时写的,也就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因为我自己爱唱歌,那会儿觉得当歌星很棒很耀眼。你这么一问,我才发现,可能那时候我创作出来的这个男主,是把我自己的梦想投射在他身上了吧。”
读者:“那你觉得过去和现在的你,哪个更好呢?”
这问题周禧没仔细想过。